圖片授權/親子天下

【請問教養專家】林怡辰:孩子只愛看漫畫,不愛文字書怎麼辦?

文/林怡辰(彰化縣土庫國小導師)

漫畫也是一種資訊的呈現,知識不比文字書少,當孩子沉迷於漫畫,先別急著要他「戒掉」,其實他的行為,已是踏上閱讀的第一步了!從觀察孩子喜愛的類別,再從中引導孩子從圖像到文字閱讀。

Q:暑假替兒子準備許多老師推薦的閱讀書單,但兒子整天只看借來的漫畫,該如何讓孩子改看優良讀物?

A:先恭喜你有一個「會沉迷」的孩子,當孩子對某件事物會沉迷,表示他有動機、有興趣、有感覺。比起叫人不知所措的「無動力世代」,你的孩子已經率先踏出閱讀的第一步了。

其次,我想邀請你一起來暗地觀察孩子喜歡哪一種漫畫呢?是偵探系列?戀愛系列?運動系列?還是動畫改編?其實大人也曾經沉迷在漫畫中,不知道你是不是也因為看過《灌籃高手》而愛上籃球、看過《航海王》而堅持夢想?閱讀過《哆啦A夢》而充滿想像?其實,漫畫也是一種資訊的呈現,只是和文字比起來,圖像的畫面資訊多,細節和心裡的情緒等等資訊就比較少。影音、圖像、文字,每一種呈現都有利弊,也各有優劣。影音圖像可以讓人快速截取訊息、接受大量刺激,但文字提供更多心理層面抽象思考,其實相輔相成、各有特色。

而知道孩子喜歡的類別之後,順勢而為,導引孩子從漫畫的天地接觸文字的書籍。像漫畫《三國演義》,雖有大致故事,細節卻受限篇幅。當兩格漫畫畫出關羽騎馬衝出,大刀砍下,敵人死亡,簡單圖像就交代完畢。而閱讀文字版本,可以看見文字先大篇幅鋪陳對方實力,大將都不敵,累積到高點後,關羽儀表不凡的亮相,大家都不看好,關羽甚至說:「如不勝,請斬某頭。」結果一出,「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關羽返回,把敵人首級丟在地上,之前斟的熱酒,「其酒尚溫」。這就是文字的魅力。富含想像、細節、堆砌,爆發的能量。因此,當孩子對這個類型有興趣的時候,他會想要知道更多,文字就可以提供更多細節、想像。

像《三國演義》,有漫畫版數種、也有圖文版、有小說版、當然也有原文版。依序給與,協助孩子從圖像到文字,享受其中。其他漫畫類型也有各式文字書籍可以延伸提供,當孩子順利接軌到閱讀文字後,可以抽象思考,再引領到不同類別的書籍,相信多元的閱讀會豐富孩子的生活、孩子也才能愛上閱讀、主動閱讀。

※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雜誌 08月號/2016 第81期》,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