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全球巨人的身後,他看見台灣在《未來產業》的四大方向
文/何宛芳
面對未來,大家都想希望掌握機先,但往往趨勢只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我相信能力是普遍分布,但機會則否!」曾任白宮科技創新顧問亞歷克.羅斯(Alec Ross)在「看見大未來,國際大師論壇」演講中說得坦白;這也是他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型塑未來世界力量之後,願意將觀察整理成《未來產業》一書的原因。
現年 44 歲的羅斯,擁有十分驚人的經歷,他共同創辦了以科技為核心的非營利組織,曾跟著還在爭取黨內總統提名的歐巴馬,及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一起工作。然而,他也並非一路風光;為了貼補生活開支,羅斯不但當過大夜班清潔工,也曾開著卡車,擔任啤酒運送員。
從社會的底層,到以世界巨人的視角看未來,羅斯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跟他自己一樣,有機會從社會的底層翻身;也因此,面對不確定未來,羅斯試著用訪談與書寫為人們整理出方向。
「這是一本美國人所寫的書,但不是只能被美國人所用!」在難得的訪台演講中,羅斯也分享了他所觀察到的台灣機會。以下是羅斯指出的四大方向摘要:
1. 數據科學
在農業時代中,原料就是土地;在工業時代中,原料就是鐵,到了資訊時代,原料則是「數據」;能夠掌握或擁有分析數據能力的人,也就能夠在未來掌握產業的走向。
羅斯指出,從古至今,這世界高達 90% 的數據,都是在過去這 20 年間被創造出來的,我們現在已經是生活在資訊海之中,這世界的連網裝置,還會在未來四年之間,從現有的 160 億個,成長到400億個,換句話說,未來人類生活中的用品,很大一部份都將數位化,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物聯網商機。
羅斯指出,物聯網的核心,就是電子產業,正巧就是台灣最擅長的領域;若台灣希望能在物聯網發展中搶得先機,那麼就要將材料科學與既有的電子業基礎整合。「網路未來五年的發展,也就是物聯網,未必一定會在矽谷。」
此外,台灣的人才擁有一定的數學基礎,數據分析、數據科學都是可以投入的領域,他也預期,未來會有更多產業將會導入數據科學。
只不過,羅斯也提醒,諸如駭客、惡意程式的攻擊等等將程式武器化的風險,也會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而日漸升高。
2. 機器人
「所有 1970 年代卡通或電影裡看到的情節,都會成為2020年的真實情境,」羅斯說,他指出,過去兩年在信仰空間(belief space)的計算突破,可幫助機器人更精準地解讀環境及過濾資訊,讓機器人可以更容易的做出「在空間中抓取東西」等動作,另外,機器人的能力,也將因為連結雲端而大幅躍進。
以《星際大戰》中的 C-3PO 為例,要在現實生活中製造出具有類似能力的機器人,其相應的硬體、軟體製造成本都相當昂貴,但現在,只要將機器人連網,就能將龐大的運算能力委由雲端代勞、降低機器人的製造成本。「便宜的機器人,也可以成為便宜的勞力來源。」一個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世界,也將不再只是科幻情節了。
3. 基因研究的商用化
羅斯預言,下一個兆元產業,將是基因研究!
2001 年,人類完成第一個基因體圖譜,當時的成本為 27 億美元,而這個成本在五年前已經大幅下滑至 1 萬美元,而這個數字到今天已經只剩下1000 美元。
羅斯以他的一位朋友沃格斯坦(Bert Vogelstein)向他展示的液態切片(liquid biopcy)技術為例指出,藉由這項液態切片技術,可以偵測到血液中極小的腫瘤細胞,讓許多過去在第三、四期才被發現的癌症,可以提早到在第一期、第二期,就可被檢測出來,可大大減低癌症的致命性。而這也是歐巴馬在總統任期中,最後一項明確鎖定的領域。
越來越低的基因檢測成本及越來越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都將推動基因研究成為未來的產業新星。
4. 教育
「未來最重要的職業之一,就是當一個家長,」羅斯表示,當他與許多企業家及成功人是互動時,他都會拋出這樣的一個問題:「若要在未來的世界中成功,需要具備哪些特質?」,而他發現,許多人的答案,都包含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寫程式;程式其實是未來的最基礎的能力之一,即使不真的往資訊工程發展,瞭解如何寫程式,也會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跨領域學習;羅斯指出,若要在未來產業中成為領導者,那麼就得要同時具備科技、科學等技術知識與包含經濟、傳播等在內的人文知識。「我們不再需要在資訊與政治學中做抉擇,而該把兩者融合。」
第三,則是終身學習。未來的變化機會更快、更巨大,即使在年輕或在學校所習得了相當技能,也不再是日後生活無虞的保證,也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孩子理解終身學習的價值,才能在未來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