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佐斯親自解析,下個十年的科技趨勢與亞馬遜五年計畫
編譯/陳慧敏
未來十年的科技趨勢是什麼?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商──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直指人工智慧。他說,亞馬遜的千人團隊,已耕耘四年,推出的 Echo 聲控助理,其實只是研究成果的「冰山一角」,人工智慧將是科技的下一個十年,也將是亞馬遜發展的重點。
貝佐斯日前接受科技專欄作家摩斯伯格(Walt Mossberg)於 Code 科技論壇專訪,談亞馬遜的各項計畫,他對正在發展的項目保密到家,但已點出不少發展方向。
人工智慧為下個十年大趨勢
亞馬遜在 2014 年推出外觀如同喇叭的 Amazon Echo,內建 Alexa 聲控助理,消費者可用聲音,對 Alexa 下指令,要求播放音樂、列舉待辦事項、詢問天氣、訂鬧鐘時間等。
「你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我們的動作很早。」貝佐斯坦言。他說,人工智慧絕對是亞馬遜未來重中之重,亞馬遜有一個上千人團隊,已默默努力四年,目前更致力打造 Echo 生態圈,開放 SDK,讓更多企業加入開發陣容,快速發展出更多種 Alexa 服務功能。
貝佐斯認為,發展聲控助理,不代表手機未來會被取代或消失,人類仍會想用眼睛看、想用手去觸碰,而聲控加上人工智慧的概念,其實是來自科學小說的描述,人類早期就夢想可以跟電腦自然地對話,要求電腦幫忙做事,這個夢想正被實現中。
貝佐斯預測,所有大型科技公司都會投入人工智慧,還有數以百計的新創公司會加入,未來會有更多運用人工智慧的科技誕生。
無意接管物流最後一哩路
問到網路零售業的未來趨勢,貝佐斯認為,選擇性(selection)、價格和物流速度,仍是未來網路零售業的三大準則。
外傳亞馬遜正自行建構物流系統,有意插旗物流業,貝佐斯直接否認亞馬遜想接管「最後一哩路」。他說,亞馬遜投資物流系統,目標只是想要確保在運輸高峰季節的物流品質,像是美國感恩節,亞馬遜追求更低的物流成本,希望跟物流夥伴一起成長,不會減少合作。
開設實體書店做實驗
亞馬遜在 2016 年 3 月於西雅圖開第一家實體書店,店內約 5,000 種書,依據亞馬遜資料庫來選書,正醞釀於聖地牙哥開第二家,外傳第三家店則會落腳紐約。
貝佐斯說,亞馬遜從不設限自己是科技公司,僅限於哪些專長,而定位為「面向客戶的公司」,致力學習服務客戶的各種技能,開設實體書店是想要學習和實驗一些東西,像是店型大小、選書、怎麼經營會員等,透過實體書店,可以學到很多許多細節。此外,亞馬遜也希望滿足讀者不同的需求,提供讀者可以去逛的有趣地方。
插旗影視娛樂業,目的還是銷售
貝佐斯形容,亞馬遜的新創事業就像種子,他看好亞馬遜製片工作室(Amazon Studio)應該會「長成大樹」。亞馬遜製片工作室自製電視劇和電影,其中,原創黑色喜劇影集「透明家庭」(Transparent)在2015年抱回金球獎。
亞馬遜提供給繳交年費的 Prime 會員,即時視頻(Amazon Instant Video)和自製影片,是否有意跟 Netflix 等較勁?貝佐斯說,他從未想過要跟影視訂閱服務公司搶生意,影片訂閱不像是買汽車等產品有排他性,相反地,消費者可以同時訂閱多種產品。
亞馬遜思考的是,「當我們贏得金球獎,它幫助我們賣更多鞋子,而且,就是這麼直接。」他形容,這項影音服務就像是飛輪(Flywheel),會吸引會員上來瀏覽更多網頁,買更多東西,增強續約意願,整個網路貨架因此動起來。
未來將持續好奇與繼續冒險
亞馬遜網路公司早已從網路書店脫胎換骨,成為全球最大網路零售商,並跨足媒體、影視娛樂產業、電子出版等領域,去年營收突破上千億美元,服務 3 億位客戶,貝佐斯身兼創辦人、董事長和執行長,掌握亞馬遜發展願景、策略和規劃執行。
摩斯柏格形容,賈伯斯有最棒的膽識和直覺,比爾蓋茲有聰明絕頂的程式編碼技術,而貝佐斯最具有探究知識的好奇心,以及堅持觀點的頑固個性。
被問到未來五年的計畫,貝佐斯說,他繼續樂在工作。他喜歡發問(wondering),他在會議中,都鼓勵腦力激盪和離題,讓大家不斷去發問、發問和發問,找出願景,確定真正想去哪,而不是「固定住議題,還沒出發就知道要去哪」。
找到願景之後,儘管人們一開始說這件事情不可行,他想的是,怎麼用不同的方式去切入,並且堅持「對願景執著,但對細節保留彈性。」 (stubborn on the vision, but flexible on the details)。
媒體追問亞馬遜發展的新方向,是否有外界不知道的團隊組織,他保密到家,不願正面回答,反而主動提到他如何思考收手的時間點。貝佐斯說,要放棄一個專案,「很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都放棄得太快了」,他會堅持到「最後一輪的人都蓋上他們手上的牌」(the last high-judgement champion folds his or her cards),因為「你應該放棄一些事情,但你不應該太輕易地放棄。」
媒體新霸主?
除了亞馬遜的未來發展,外界對貝佐斯近年積極的投資動作也十分好奇,其中包括他在 2013 年接手經營《華盛頓郵報》,及計劃發展太空航線的藍源(Blue Origin)。
對於《華盛頓郵報》,貝佐斯表示自己想接手,是因為這是一份非常有份量的媒體,他不懂媒體,但他懂網路,這份媒體過去賺了很多錢,全因網路而栽跟斗,他接手之後的商業策略,就是希望把這份在地的媒體,透過網路,發展成為全國媒體,甚至是國際媒體,服務英語系讀者。
被問到美國知名天使投資人、PayPal 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幕後出資意圖告倒讓自己「被出櫃」的 Gawker 媒體集團一事時,貝佐斯則表示,美國除了憲法保障言論自由,整個社會更有尊重言論自由的文化,政商名流應該有雅量,容許醜惡的言論存在,以保障言論自由。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日前指稱,《華盛頓郵報》讓亞馬遜能夠減免稅務,是一種「詐騙」。貝佐斯說,川普是要讓檢視他的媒體噤若寒蟬,他說,華盛頓郵報前總裁兼發行人葛蘭姆(Katherine Graham)就是他最好的榜樣,當時尼克森政權威脅不發電視台執照,《華盛頓郵報》照樣揭發水門案,有她當模範,如果需要的話,「我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投資太空:藍源公司
至於貝佐斯以個人名義投資,致力在發展可重複使用的火箭(rockets),未來計劃發展太空航線的藍源(Blue Origin),貝佐斯也難得親口說明。
他表示自己從五歲開始,就著迷太空和火箭;而他自認跟 Space X 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最大的不同是,馬斯克專注在移民火星的計畫,而這聽起來就像是地球的 B 計畫。
貝佐斯認為,B計畫只會讓地球更糟,或許他有一天也會想去探索其他星球,但現在還是只關注地球。
他描繪的太空夢,是把需要能源的重工業搬到外太空,運用充沛的太陽能,而地球則發展為居住區和輕工業。
貝佐斯說,亞馬遜公司能快速發展,是奠基在金融信用卡體系、物流、網路基礎建設完備,他的太空計劃,是希望打造太空基礎建設,讓下一代人有更好的條件去探索太空。
檢視一路走來的貝佐斯
資料來源:The Verge、ReCode、數位時代、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