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ixabay

醫療大難民時代來臨,「人球」事件將層出不窮

文/亮亮

近日一車禍腦出血的患者被送到區域醫院時,因為沒有神經外科醫師,只好從南部往北部送,一路上的醫院皆無能力開刀,終於到了有醫師可以開刀的醫院,患者從本來清醒的狀態,到後來昏迷指數剩下三分。

從前邱小妹的時代,這樣偶發的事件是一顆「人球」。但現在醫師荒逐漸嚴重之後,成為全國各地不斷渾沌上演與慌張流竄的事件「們」。再也不只是「一顆人球」被踢到別家醫院的單一事件而已。更貼切形容的,是眾多狼狽的「醫療難民」 。醫療的「大難民時代」即將降臨!

現在正在進行的景況是,全國有一百五十九個鄉鎮沒有婦產科醫師!也就是說有產婦要生產,可能要跨一個鄉鎮(二個、三個或四個?)去生寶寶,來不及只好坐高鐵。沒有高鐵怎麼辦?是要火車顛簸?還是出動直升機?果然是醫療的大難民時代來臨!

某急診室因為病患太多床位不足,醫師幫病人進行急救,甚至接上呼吸器時,病人都只能躺在冰冷冷的地上。在林口長庚急診室裡,等待病床的病人有兩百多位,還沒等到的只好「住在」急診室裡,一天、兩天、三天……最後都出院了,還沒辦法住到病房!可憐的病人不但身受病痛折磨,還沒地方洗澡、無法好好休息、整日待在吵鬧混沌到不行的急診室。

我們的國家雖然沒有戰爭,但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變成了醫療的難民?

全台為什麼鬧醫師荒、護理師荒?醫師為什麼逃光了?有醫師說,他寧願捨台灣選擇去非洲行醫,因為他救活了非洲病人,非洲病人會用「生命」來感謝他!雖然沒有當醫師的實質收入,卻有點點滴滴心靈上富足而甜蜜的收入。而在台灣行醫,病人被救活不知感謝,反而跑來撒冥紙或告你,或是跟你大吵是要健保還是自費、那一兩百塊要不要收?

在台灣行醫,當醫師論的是稱斤論兩的「價格」;在非洲行醫,當醫師則當的很有「價值」。

台灣的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是五十三歲,一般醫師是四十四歲。因為年輕醫師不願選擇此科,沒有新血注入,於是平均年齡「逐年上升」。也就是說二十年後我們的女兒要生小孩的時候,可能只剩七十三歲的婦產科醫師能接生。若再加上被告的被告,逃走的逃走,我想以後只能在家裡自己生。

年輕醫師為什麼不願投入呢?除了衛生署公開反對醫師納入勞基法的漠視勞動人權、醫療勞動環境的惡劣,更重要的是,台灣法律的不友善!有人甚至寧可考獸醫,至少不會被狗告。

台灣醫師被起訴的比率,是「全世界」第一!每位婦產科醫師身上平均有零點五二件的訴訟,也就是說不到兩個婦產科醫師之中,就有一個人要跑法院!這對需要十二年才能養成的婦產科醫師來說真是情何以堪,如果你有小孩,會想要他去當婦產科醫師嗎?

訴訟著重的,應該是醫療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最後的「結果」,人生或人死,不應歸咎醫師,因在整段過程中,醫師出自善意且已盡心力。

為什麼醫師需要「醫療糾紛去氾濫化」與「醫師專業裁量尊重化」?因為我們需要還給醫師「行醫的勇氣」與合理的醫療正義。更要還給善良的人民一份「正常」且「安全」的醫療資源。

民眾告醫師,可以把一個醫師全部的熱情撲滅。醫師退場,數量變少,其他人工作量加大,剩下的醫師更想逃走,最後只會演變成不可逆且直直往下墜的惡性循環。別再說醫療崩壞危機了,山都已經走到家門口,我們還會奔走呼叫說:快要山崩了!有山崩的「危機」嗎?

非洲的難民讓醫師得到「價值」;台灣的人民,讓醫師得到「價格」,民眾卻將成為醫療的難民。

※ 本文摘自《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