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權營】出版最前線的捉對廝殺──書探的秘密生活
Photo Credit: 光磊國際版權公司

【2016版權營】出版最前線的捉對廝殺──書探的秘密生活

文/胡培菱

在買賣版權所會遇到的幾種人──經紀人、譯者、編輯和書探──之中,我們最不熟悉的大概就是「書探」這個角色。「書探」顧名思義就是書(市)的偵探,他們的顧客是世界各地的出版社,他們的工作是擔任各地客戶在出版大國出版重鎮(如美國紐約)的眼和耳,提供最新的新書資訊,一個書探在每個國家只會效忠於一個出版社。台灣大抵而言沒有書探,全世界書探加起來,也不過只有大約四十位,其中光紐約就佔了十五名。今年十一月中旬由台灣文化部主辦,光磊國際版權公司承辦的第四屆出版經紀及版權人才研習營,邀請紐約五大書探之一的貝蒂娜‧舒爾(Bettina Schrewe) 來跟台灣出版人聊聊「書探的秘密生活」。

德國籍的貝蒂娜1995年移居紐約,之前已在德國的出版社從事國際版權的工作多年,生活看似一帆風順,卻讓她渴望更大的挑戰與未知,所以她毅然辭去工作,到出版重鎮紐約尋找契機。因緣際會之下,貝蒂娜開始幫德國的出版社選尋美國的最新出版品,成功地發掘《安琪拉的灰燼》,讓這本美國作家描寫自己童年在布魯克林區貧困生活的作品,打破地域及國情限制,成為當年德國的暢銷書之一。

打破砂鍋問到底

貝蒂娜精準的眼光,以及走在最前線的出版情報,讓找她合作的客戶逐年增加,現在貝蒂娜的文學書探公司總共有來自全球二十二個國家的客戶,包括台灣的皇冠和中國的讀客,也成功推薦《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和《無聲告白》等暢銷書。

貝蒂娜表示要當一個成功的書探,首先必須要具備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能力。

書探往往得擁有廣大的人際關係網絡,除了閱讀之外,佔據書探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跟不同的出版社編輯及作家經紀人聚餐,在聊天過程中去探查出版趨勢和內幕,以及經紀人和編輯們有什麼潛力無窮的作品,進而靠著私人交情或半威逼利誘取得書稿,及早推薦給各國客戶,讓他們盡快買下版權。

直覺的判斷與清楚的整理

除了要能在出版界長袖善舞,書探另一個重要的能力是對出版風潮(buzz)的敏銳度。貝蒂娜舉了《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為例子,這套書原本是2011年由一個由澳洲出版社獨立出版的小眾電子書及按需印刷書(print on demand),後來藍燈書屋在2012三月買下版權,紐約時報在藍燈書屋取得版權的當月以專文報導了這套所謂的「熟女情色套書」(Mommy-porn)。貝蒂娜馬上直覺嗅到這套書正在引領風潮,看準它在美國鐵定暢銷,也具有帶起全球熱潮的潛力,隨即力薦她的客戶競標國際版權,最後也果然都在各國大賣。

當然,光靠直覺及判斷力還不夠,一個好書探還必須對所有的情資都歸納得井然有序,因為出版及風潮都有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每個星期四整理給客戶的「當週重點書報告」(weekly report),到追蹤每個客戶對每個新書目的反應及需求,到最後新書在美國及其他海外市場表現的後續報告,進一步促推舊書目的任何契機,都是書探必須要記錄且長期觀察的細項。愈有條理,就愈能夠掌握任何市場促成一部暢銷書的良機。

貝蒂娜形容好書探必須要「優雅而強勢」(elegantly aggressive),在場的大家都笑了。看著她俐落的身形、聽著她精準沒半句廢話的報告,這位享譽盛名的紐約書探,的確優雅地讓大家一窺了出版最前線的捉對廝殺。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犢月刊NO.46:一本書是怎麼在全世界遊走的?──國際版權市場現況》!►►

2015版權營專題回顧:

  1. 利用全書英譯,讓少數語言作品登上國際舞臺──小國突圍(一)
  2. 觀察書市風向,悅知文化以自製書打開海外授權商機──小國突圍(二)
  3. 多想一點、多交朋友──小國突圍(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