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書英譯,讓少數語言作品登上國際舞臺──小國突圍(一)

利用全書英譯,讓少數語言作品登上國際舞臺──小國突圍(一)

文/犁客

雖然全世界使用華語的人口數量龐大,但因種種因素,在臺灣從事出版工作,總會覺得市場似乎很小,閱讀人口似乎很少,無論怎麼努力,銷量就是只有那麼一點點。要進軍中國市場,可能得要處理一些限制,但除此之外,彷彿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再使得上力。

事實上,世界很大,推廣作品不見得會受限於原來的創作語種,如果反應得宜,甚至能準確抓到毋需特別翻譯、就能快速進軍其他國家的主題。在第三屆「出版經紀及版權人才研習營」中的幾個「小國突圍」實例,顯示其他國家以及臺灣的出版者,如何突破「市場不大」的困境,把自己國內的出版品,推到國際出版人的視界焦點當中。

看見投影螢幕中出現一件印著「抱抱我,我是個匈牙利人」的 T-shirt,聽眾全都笑了。

由光磊國際版權經紀有限公司承辦的「出版經紀及版權人才研習營」,今年進入第三屆;與前兩屆相同的是,這一屆仍舊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書探、版權經紀、獨立出版人及資深編輯,到臺灣與學員進行交流,除了第一天課程中關於將繁體中文書推向國際的實例分享之外,還有第二天的兩場「小國突圍」。

顧名思義,「小國突圍」指的是人口少、市場小的國家,該國的出版產業如何突破現有規模的困境,讓自己手上的出版品盡量發出夠大的聲響。

會說匈牙利語算是一種超能力

第一場分享經驗的,是來自匈牙利的班澤‧薩克西。薩克西非常幽默,每張投影片幾乎都會逗得聽眾發出笑聲;當他在螢幕上展示那件印有標語、要大家擁抱他的 T-shirt 圖片之後,又秀出另一張印著「我會說匈牙利語,你有什麼超能力?」的 T-shirt 圖片,所有聽眾都笑開了。

利用全書英譯,讓少數語言作品登上國際舞臺──小國突圍(一)

「會說匈牙利語是種超能力啊,」薩克西也在笑,「匈牙利語不但很難發音,而且使用的人也很少。」

薩克西解釋,因為戰爭及政權轉移的緣故,匈牙利的官方語言經歷過幾次重大的轉變,使得真正使用匈牙利母語創作作者很少,讀者也很少。而這些作家幾乎不寫大眾文學,也就缺乏能夠支撐商業運作的出版模式。

但匈牙利文學界是極具實力的。1989 年起,陸續有三位匈牙利作家被引介到德國;2002 年,匈牙利作家 Imre Kertész 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薩克西開始節錄匈牙利作家的書中片段,譯成英文,利用英譯的篇章在國際市場推廣匈牙利文學。

「最近我們已經收到不錯的迴響和詢問,也開始為各國版權代理有興趣的書進行全書英譯;」薩克西表示,「我會繼續用這個方法,將匈牙利文學推向國際市場。」

將以色列帶給世界

另一位在「小國突圍」分享經驗的,是來自以色列的戴波拉‧哈里斯,她也提到了類似的困境及應對方式。

哈里斯是十分資深的編輯及版權代理,她曾經引介美國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作品進入以色列,「我一直認為自己的工作是將世界帶進以色列,」哈里斯說,「後來我才發現,我的工作,其實應該是將以色列帶給世界。」

以色列的人口不多,大約才八百萬,在這八百萬人當中,有許多來自各個國家的移民,使用的語言和文字紛雜,只有兩百多萬人會使用希伯來文。「我們國家的創作者很多,但讀者市場相較之下太小,」哈里斯解釋,「所以我們一定要進入國際市場。」

與薩克西一樣,哈里斯「將以色列帶給世界」的方式,也是先將作品英譯,但不同的是,她一開始就決定請譯者將她打算推廣的書籍全文英譯。「選擇英譯自然是市場考量,因為各國的編輯和版權代理大多具備英文閱讀能力,」哈里斯說明自己的想法,「此外,我自己也可以判斷英譯譯文的優劣,這是最經濟也最能保證品質的選擇。」

利用全書英譯,讓少數語言作品登上國際舞臺──小國突圍(一)
QA 時間,前排最左的女士是戴波拉‧哈里斯,後排支著下巴的白 T-shirt 男子是班澤‧薩克西

以色列作者們十分支持哈里斯的作法,有些作者甚至願意自己出資找譯者;而哈里斯也成功地將數本以色列的重要著作推向世界舞臺,臺灣去年出版重量級作品的《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正是出自以色列作者、目前任職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歷史學者哈拉瑞。

位於歐洲的匈牙利及位於中東的以色列出版人,不約而同地採取了更積極務實的作法來面對世界,而臺灣出版市場常有認為「國內出版市場太小」的感嘆,也會因為文字轉換相對方便,所以嘗試進入中國市場。「出版經紀及版權人才研習營」裡薩克西和哈里斯的經驗,或許可以替國內的出版從業人員,帶來視野更廣、膽量更大的想像。

更多精采內容,都在《犢月刊-NO.34》!►►

延伸閱讀:小國突圍系列報導

  1. 觀察書市風向,悅知文化以自製書打開海外授權商機──小國突圍(二)
  2. 多想一點、多交朋友──小國突圍(三)

延伸閱讀:

[not_mobile]

[/not_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