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當兩人的心離得很遠,彼此就是異邦人──讀《小異邦人》
短篇推理小說寫作,對作家來說,很傷,一個集子裡有多少篇,就要設計多少個謎案。設計出來的詭計謎團,還得讓讀者贊嘆佩服,拍案叫絕。但對讀者而言,短篇推理小說集裡好故事連發,集中,快速,讀起來何其過癮。
連城三紀彥《小異邦人》就是這麼一本好看而有趣的短篇小說集。
《小異邦人》八個短篇,每篇情節發展都峰迴路轉,出人意表。但作者最厲害的是,故事背景只不過是尋常人物的日常生活,事件不見驚悚,命案、凶手、偵探等推理小說的基本款,書裡幾乎沒有,卻篇篇充滿懸疑,吊人胃口。
推理小說若僅此於情節設計,在真相大白後,便了無餘味,重讀乏趣。《小異邦人》吸引人的地方,除了敘述魅力與塑造的氛圍迷人之外,人物矛盾複雜的心理,微妙的人際關係,曖昧的情感狀態,以及人與人的疏離感,都緊扣著故事而來。集心理分析與情節推理於一,讓小說不只說好聽的故事,尚有餘韻可供回味。
第一篇〈戒指〉就是典型。
〈戒指〉述說一名四十二歲男子,離婚三年了,某個連續兩日,在街角人潮中發現一女子,背影彷彿有過七年婚姻關係的前妻,她打扮花俏,一身香氣,看似在酒店上班。他在背後注意到她左手無名指戴的戒指,不起眼的白金細戒,樸素到很好辨認,是從前的婚戒。是她吧。恍惚中,看見女子把左手繞到背後,似乎讓他確認戒指,不久右手伸過來,摘下戒指,彈指棄擲在地。
他再定睛細察,地上卻無戒指。是錯覺嗎?可能只是去酒店上班途中,摘下戒指罷了。然而,別臭美了,誰離婚還把戒指戴在手上?男子懷疑是某種心理投射,因為當初離婚太過突兀,在問妻子商量是否考慮生個孩子時,她突然表示已另有對象,要求離異,他沒多問,竟然同意,可能太過輕易了吧,他潛意識裡認為或許前妻對這段婚姻戀戀不忘,因此仍戴著戒指。
但究竟怎麼回事?種種猜測與心思,不全在男主角自己心裡流動,也在與情感之路不順的女同事互動之際展開。
《小異邦人》扣合著現代社會的愛戀形態,男男女女(本書還有男男)在孤寂中,很容易就情慾流動、情意牽動,很快就能找到情慾出口,但相對的,也意味著,愛情關係的不堅定,婚姻之不穩固,不管是兩相結合的伴侶,或邂逅來的一夜情,關係都不長久不堅實,因此小說裡充滿疏離感,一如多數現代文學作品所要表達的主題。
例如〈直到天涯海角〉,這篇尋常到初讀時不太起眼,隨著情節發展,才漸有興味──已婚的鐵道售票員與未婚的女同事發生婚外情,但兩人關係,在女方要求下,僅止於旅行外宿之時。奇怪的是,每次兩人旅遊回來後幾天,就有個婦人來買車票,目的地正是他們上回旅遊的地點,而婦人不付車票錢(不只買一張),反而在售票員面前露出一份旅館──他們外宿的旅館的介紹手冊。此舉形同恐嚇,以換得霸王票,售票員心虛,只好自行補貼票價,多次下來不勝負荷。
但買票婦人怎麼知道這對男女的行蹤?是男子的太太找徵信社跟蹤?不對,他們第一次出遊事前毫無徵兆,不可能露餡。或是他們常約在柏青哥店,討論旅遊點而被偷聽?但機率不大。那會是誰呢?
想看凶殺案的讀者,讀本書會失望,全書最可能出現凶殺案的是〈風的失算〉,三十二歲女子連續遇害,案子詭異,但案件只是陪襯之用,此篇主要講的是流言,職場傳來傳去,如風散播的流言傳播文化,而真相,一如他篇,令人意想不到。
令人意想不到者多矣,尤其最後一篇〈小異邦人〉,謎底怎麼樣也想不到,雖然故事有點誇張,解謎者的身分設定也不太合常理。
是的,〈小異邦人〉只是書中一篇,也稱不上代表作,但篇名這四個字適可借來作為全書關鍵詞。八篇作品所要傳達的,就是一種孤絕感,當兩人的心離得很遠,彼此就是異邦人,而這正是現代社會的特點。
本書有凶殺,但不是重點,凶手身分也不重要;書中無偵探,有時雖有警探但作用不大。算是推理小說,但推的是心理,人物所以如此這般的心理。這些令人錯愕的謎底,因為是短篇小說,不繞太大圈,不太過煩瑣,謎底便掀開來了,但大都出自當事人或旁人口述(這又是單一敘事觀點的魅力),留下解釋不完全的謎底,讓讀者慢慢自行思索,更進一步推敲案件相關者的心理動機。因此儘管案底揭曉,知道怎麼回事了,仍會想要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