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業障重啊!以編輯、時運,加上文字探勘技術,尋找《暢銷書密碼》

我的眼睛業障重啊!以編輯、時運,加上文字探勘技術,尋找《暢銷書密碼》

攝影、撰文/林宣瑋

與四年前相比,去年台灣書市產值幾乎腰斬,短短四年消失百億,慘到文化部都在研議如何「入場救市」。

書市萎靡早已人盡皆知,但在一片哀嚎聲中,卻仍有一些書籍能夠異軍突起,抓住閱聽大眾的味蕾,殺出一片重圍。這些書籍究竟有什麼共通點,能夠吸引讀者?編輯又如何從茫茫書海中找出這些金雞母?我們是否能用現代科技,提供出版商一套「找出暢銷書」的分析模式?

這些困擾台灣出版商已久的大哉問,也是《暢銷書密碼》的作者,茱蒂亞契與馬修賈克斯想解答的挑戰。

本書出版社雲夢千里這次邀請到漫遊者文化的總編輯李亞南、版權經紀人譚光磊,與本書的策劃人臺大經濟系教授馮渤翰,帶領大家一起找尋「暢銷書密碼」。

我原本也以為我可以,但是對不起,這是假的

創辦漫遊者之前,李亞南原本在誠品書店服務,負責採購書籍。當她轉戰出版界時,很多人以為憑她豐富的經驗,鐵定能幫出版社選出一本萬利的暢銷書。「我原本也以為我可以,但是對不起,這是假的,我的眼睛業障重。」

與採購完全不同,打造一本成功的暢銷書,需要選書編輯的專業眼光,加上絞盡腦汁的周全思慮。

「我在一定的程度上累積了很多data,但是選小說完全不同。」除了內容之外,還有許多外在因素,封面、行銷等等,這些都會影養一本書的成敗。「所有的細節都必須要經過思考、討論,但到最後關頭,你仍不知道自己是否窮盡一切想法,找出一切可能。」到最後,有些書還真是莫名其妙的暢銷。

以自家的暢銷書《貝塞尼家的姐妹》為例,李亞南預估銷售量大約可在四千到六千本,但沒想到最後竟然登上誠品翻譯文學排行榜的第一名。推究其因,李亞南認為封面可能是關鍵。這本書的封面是兩個對看的小女孩,許多人認為封面十分「阿飄」、「很有事」,感覺就會吸引讀者。

但能不能認定封面造就了本書的成功?李亞南仍認為不能就此下結論,只能說「最起碼沒有扯後腿」。

編輯要認識自己的失敗,甚至失敗比成功重要

將《追風箏的孩子》、《別相信任何人》引進華文市場的譚光磊也有類似的經驗。

「一本書暢不暢銷,還要考慮到很多外部因素。」

背後的原因,有可能是碰到選舉無心看書,有可能是翻譯得不到味。有時在外國市場賣得不好的翻譯書,不見得就是不好。在推出《失控的邏輯課》一書時,幾乎沒有出版社願意接洽,大家都覺得這本書是「爛尾」。最後還是譚光磊在某次與編輯朋友吃火鍋時,才順利將它推出。沒想到最後在誠品暢銷,賣了六萬多本。

「暢不暢銷,真的由不得你。」

李亞南也是當初對《失控的邏輯課》說NO的編輯。儘管她喜歡這個題材,但由於太過挑剔,不喜歡爛尾,因此拒絕了它。這個擦身而過,也讓她與這本暢銷書失之交臂。事後她反省了自己的「機車」,也提醒各位編輯:「認識自己的失敗,甚至失敗比成功重要。」

透過文字探勘,找尋存在讀者心中的共同基因

暢銷書密碼》的作者茱蒂也是個認識自己失敗的編輯。

策劃人馮渤翰向大家分享:當茱蒂進入出版界時,《達文西密碼》與《龍紋身的女孩》蔚為風潮,出版界隨之跟風,但多數落得失敗的下場。茱蒂認為這種找書的方法很沒意思,於是跑到史丹佛大學繼續唸書,在那裡遇到了她的老師,馬修賈克斯。

兩人一拍即合,花了五年的時間,結合一群資料科學工程師,用文字探勘的技術,試圖找出暢銷書背後的共同點。他們用量化的方式概括創作者的習慣,例如統計冠詞、代名詞的使用頻率,歸納不同的文字風格。他們也分析不同動詞背後的情緒張力,找出讀者喜歡的情節發展。

透過這樣的方式,說不定有朝一日,真能找出真正的「暢銷書密碼」。

暢銷書可以反應那個市場的許多現象:

  1. 本書最狂發言:《紐約時報》暢銷書可以預測,想登榜不必碰運氣
  2. 整個機艙都是我的圖書販賣機:JETBLUE、AMTRAK與出版商合推機上暢銷書免費看
  3. 挪威鼓勵勞工多休假,從當地書店暢銷書便可嗅出端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