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咕咕叫】青鳥:與書有關的一切,都得以人當主角
春節連假,當然要讓平常被壓榨著寫稿的專欄作家們喘口氣,在雞年咕咕幾聲,同讀者們聊聊舊年心得新年展望,除了寫專欄之外好好交心一下。是故專欄作家們在新年開始之前被逼著交出了【專欄咕咕叫】系列專文,在線上陪大家一起過年~
(編按:想喘口氣?那是我騙你的啦咈咈咈~)
一、過去一年裡讀過最推薦的書
新經典出版,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的著作《純真》,在面對令人困惑的網路世界,用書本拋出疑問:「打著純真的理想,他們開始要曝光所有秘密,人們是想追求純真,還是追求新聞揭秘所引來廣大的名聲與利益?」
故事裡的主角被自我理念和名氣餵養,他判斷人性的價值與求生本能也都與名利相關,在網路時代的我們正是活在這般被操弄者的世界,其實你我都是甘願的傀儡,自以為擁有的初衷在慾望的選擇間不斷消耗殆盡。
張鐵志的《燃燒的年代》從音樂、書店、媒體到文化政策探討獨立,從台灣、香港到中國,繼《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的音樂文化歷史著作後,《燃燒的年代》顯然是更綜觀的收錄對於這時代的細膩觀察與獨到見解,而我們有幸參與其中。
「一個人之所以會獨立地為自己而思想, 在於他在思想中發現了另一個,可以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自由活動的形式。」政治思想家漢娜・鄂蘭在《黑暗時代群像》中,對於「獨立」下了註解。而1958年的《人的條件》被譽為是她最重要的哲學作品。終於,在2016年有了中譯版。漢娜・鄂蘭從勞動、工作與行動三種面向去思考身而為人的條件。可貴的是,人們能夠共同完成一件事,並記得且理解其中含意,在社群中成就不朽和無可取代的意義。
如何透過書店保持獨立?通過閱讀思辨,創造自己獨行與群聚的姿態。正如同建築人文學者李清志說的:在城市裡,我們需要屬於自己的一隅撫平躁動的靈魂。他在2016年的最新著作《靈魂的場所:一個人的獨處空間讀本》,介紹世界三十三處具有靈魂的建築場所,可以是孤獨的澄淨、可以是信仰的感召,建築與空間設計其實無形地影響所居的人類。
由蔡明德擔任攝影和文字撰寫的《人間現場:八○年代紀實攝影》,紀錄下1980年代正值快速變遷的台灣,《人間》雜誌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創立,關懷弱勢與文化、環境等議題。隨著世代變遷,照片裡的時光消逝,我們留下了哪些、又遺失了什麼?
二、過去一年裡做過最得意的事
2016年以「閱樂書店」店長身份邀請兩岸三地的文化人張鐵志擔任總顧問,協力讓書店賣書從一個月十本增加到五百本,推廣書本的活動也增加到單月三十場。並從書本延伸創作了《書沙龍》,結合書、直播、策展電商、巷弄連結等創作了新型態的書媒體,講座成為精緻化的線上直播節目,書的銷售從線下延伸到線上。自身也創辦了位於華山的「青鳥書店」,在三個月內讓銷售書本達到五百本,舉辦活動頻率達到單月二十場,促進書與人的交流。
三、過去一年裡最遺憾/不捨/疑惑/驚嚇的事
夥伴張鐵志即將去英國,希望他能早日歸國,再一起用書店進行一場文化革命!
(編按:後來張鐵志因故婉拒出任英國的邀約,祝他留在台北一切順利,繼續革命!)
四、新的一年裡最重要的計劃
點線狀:【點】青鳥書店本身持續穩定的輸出高水準的藝文活動,持續構思延伸「以人思想為核心的延伸書本方式」。【線】除了舉辦「書沙龍」Part2,以不限空間不限地域無限思想為策劃方式,將知識的幅度擴展到極限。同時以獨立書店的角色發展虛擬線上平台,以此為模型開放分享與其他書店共同成為大的虛擬網絡社群。【狀】並將此文化實驗室研發的模組,複製到下一個類書場域。
五、想對「閱讀最前線」讀者說的話
評書青鳥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線上評書專欄,不同於線上以書為主角,延伸出賣書、書的策展和書的評論等的邏輯,而是「以人當主角」,呈現人的流動、推廣人的思想本質和無限延伸的評書思考。希望讀者們能夠持續支持並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