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from Flickr by InAweofGod'sCreation

不上班,也是一種愛自己與愛世界的方式?

文/楊宗翰

在我們這個世代,從小被教育著必須不斷與人競爭、不斷往上爬,才有可能存活下來。食物很貴、東西很貴、房價更貴,我們必須死命的工作、賺錢,然後買這個、買那個。但同時,我們消耗了一大堆資源買來的東西,往往卻沒有被好好的利用,買回來的東西過沒多久就成了家中的垃圾,占據著我們花錢租來的狹小空間。

食物越生產越多,浪費掉的也越來越多;房子越蓋越多,住得起房子的人卻越來越少;文明越來越進步,我們卻一點都沒有過得比以前開心。

在我眼裡,問題並不是出在人們的自私。

對我來說,多數人之所以視錢如命,並不是因為他們內心貪婪,他們其實就只是想要過更好的生活,而金錢,是他們唯一知道的方式。

問題並不在於金錢,而在於金錢成了一般人心中唯一的選擇,這才是問題。

我人在國外的時候,曾跟著一群不上班、不花錢,盡可能不消耗資源的無政府主義者們一起生活。那些人身上都沒什麼錢,卻能在都市裡頭自在的活著,並且有非常多的時間,能夠幫助其他人。我們成立了一個免費商店,邀請大家把家裡閒置的東西帶過來,並且自由取用自己需要的東西。

那些人的理念深深影響了我,那是我想嘗試的方式,一種不需要很厲害、很有錢、很有權力,而是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改變。

回到臺灣後,我開始撰寫那些人們的生活方式,我開始想在臺灣各地成立無數個小小的免費商店,並將免費商店那種以無條件贈送來取代金錢或是交換的概念,套用到東西以外的其他地方。從東西到食物、技能、交通以及住宿等等,其實都有不用花錢、不用消耗資源、而且很好玩的替代方式的。

我想透過這種不需要任何成本的行動,讓原本會被浪費掉的資源,能夠有機會被好好利用,同時也從各方面降低人們在這個社會上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開銷,讓人們得以從金錢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我想要讓大家知道,我們絕對有辦法用更少的資源過著更好的生活。而且重點是,這是大家都做得到的事情。

然而在許多人的眼裡,臺灣是個鬼島,臺灣人很冷漠、很自私,我講的這些東西似乎太不現實了。於是,我開始在臺灣環島,無條件幫忙任何人做我能做的事情,然後,真的不斷有人願意不求回報的幫助我,讓我搭便車或是邀請我去吃飯,我開始記錄這些車主的故事,讓大家重新去看待這些常常被我們當成是壞人的陌生人。

嚴格說起來,我只是一個到處講話、寫文章的部落客,能夠影響到的人,也只有平常關注我的人而已,但是在一連串「白吃的野餐」活動後,開始有人,自行在各地舉辦免費市集或是免費商店,從去年到現在,在全臺各地已經有二十幾個自發性的免費商店和市集,而他們才是有辦法影響到那些叔叔、阿姨、老人或是小孩等我接觸不到的族群。

因為我們的理念是盡可能不投資任何成本,而且大家都把這件事情當成是遊戲,而不是工作,所以不會感到有壓力,也沒什麼好擔心失敗的。

但是,如果當這樣概念的地方越來越多,如果食物、物品、交通、知識這些原本我們覺得一定要用錢買的東西,都漸漸有了替代方案,人們在這個社會中所需的基本開銷可能也會越來越低。當大家發現不用逼著自己做薪水高、自己卻不喜歡的工作,但還是可以輕鬆自在生活的時候,他才有可能去思考,是不是可以去做一些也許收入比較低、但是他真正喜歡的工作,或是他覺得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當人們不再被金錢制約時,他們才能真正的自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後把錢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並且做最有效率的應用。

現在,我把之前部落格的內容都收錄在這本書裡頭,這不是一般的書,而是一本無價書。這本書自由定價,要付多少錢就付多少錢,但是這本書只能夠被拿來閱讀,不能夠被擁有,我們希望讀者閱讀完後,在空白頁簽名、留言,然後把這本書拿給下一位想讀的人,並請他看完後同樣簽名留言,再傳給下一個人,這樣一來,這本書不會因為被第一個人看過了就變成二手書,反而會因為被不同的人看過、留下不同的痕跡,即便是原本相同的兩本書,最後也會因為被不同的人閱讀過而分別成為獨一無二的無價書。

我想透過這樣的模式,用最少的紙張給最多的人閱讀,也讓人們看看出版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真心希望這本書的內容能夠讓你們多少有所收穫。

※ 本文摘自《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