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bossfight

美容家電正夯──掌握「靠神祕力量變漂亮」的心理

文/東京碎片(uedada)

從幾年前起,很多家電量販店的一部份商品架、裝潢都改用粉紅色了。這是專供女性用的「美容家電」區。

美容「工具」向來就不勝枚舉,但說到「家電」的話,除一次性流行產品之外,原本種類不太多,至多有吹風機、離子夾、除毛器什麼的。但如今,這個女人特區愈來愈擴大,商品也五花八門,其中也有乍看之下不太清楚做什麼用的。我是一個中年男人,對這些領域從來沒有什麼知識和興趣,這次為了看一看商品而走進賣場,逛了一陣子就頭暈了。

儘管這樣,我還是去了兩三趟進行觀察,看了宣傳品和相關網站有所明白,這些產品以機制可以分成幾類。

1. 動力派系

用小型馬達使可動部件旋轉或振動發揮功能,總之算是替代手指的作用。

有一台手提型洗臉機器,內置馬達,上部裝有像螺旋槳一樣的部件。給它放入水和洗臉霜,只花五秒鐘就能做出大量的細柔泡沫。隨後將機器貼在臉部就能把泡沫塗在肌膚,同時發起細小的振動來洗淨肌膚。螺旋槳還可以換刷子,來進行更細緻的洗臉。

聽說,很多女人習慣在臉部美容時做一個動作,就是用手指輕輕地敲打臉部肌膚。而有一台電動工具宣稱能承擔這個麻煩作業,它竟能進行每分鐘一千八百次的敲打。這也可以說是人力根本做不到的作業效率。

還有,在洗頭時所用的頭皮按摩機也受到歡迎。它裝有一個長了很多突起的合成橡膠製部件,開機它就做畫圈一樣的動作,以按摩頭皮。它也有男人專用的款式,但其形狀與女人用的幾乎一樣,從產品型錄上看不出來兩款功能有什麼差別。

一些美容機器還宣稱是再現了專業美容師的手藝。例如,有一台機器長得像女人的手,五根長指由馬達分別做複雜的振動,用此輕輕按摩頭皮。

2. 溫熱派系

這類是利用電熱功能來緩解身體一些部位的疲勞和痠痛的。最近較引人注目的是由一家著名家電廠商推出的眼睛熱敷器,它很像一個沒有透鏡的滑雪護目鏡,用電爐和蒸氣來加熱眼睛周邊。我想它的確會很舒適吧,但也摸不清與美容有多少關係。但產品型錄上寫有「讓眼睛周圍更有彈力光彩」這種詞句,好像被認為有美容功效。也有腳專用的加溫器,它很像並排了一雙滑雪靴一樣,用遠紅外線和蒸氣加溫。這應該是專為寒症設計的,有保健的性質,但也在「美容家電」的產品型錄上登載。看來美容和保健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

當然也有專為美容而研製的工具。一台機器像電動刮鬍刀一樣大,上部有金屬圓盤,是用內置電爐加溫的。據廠商解釋,把圓盤壓在臉龐上,用電熱打開毛孔,塞在毛孔裡的污垢和粉底就容易去掉。

3. 電氣刺激派系

「低周波治療器」這個醫療機器,就是靠微弱電流來減輕肩膀和腰的痠痛,向來在醫院和針灸診所才能見到。在日本,八○年代就出現了這種機器的家用款式,最近又上市了主要訴求對象是職業女性的美容版本。一些款式做得很小巧,可以放在包包裡帶走,或者像項鏈一樣掛在脖子上,走在外頭或坐在書桌前,也隨時可以進行電氣按摩。

另有一些機器據稱把電流用於肌肉鍛鍊。有一台機器做得像護腰帶的形狀,在步行、跑步的時候,隨著腹肌動彈給予電氣刺激,幫助收緊腰部。據悉這種機制叫做「EMS(Electric Muscle Stimulation)」,也有一些機器用此進行活化臉部表情肌。另外,也有產品自稱利用微弱電流,能幫助維持美膚。據相關網站說,這些「微電流(microcurrent)」與人體內的「生物電流」極其接近,能有效促進肌肉細胞合成膠原質。

4. 放光派系

「光美容」是最近顯得很有勢頭的美容名詞之一。據悉,這是原本在美容沙龍提供的脫毛技術,有一些廠商引入了這個技術,研發了家用美容機器。

這種機器的機制是,用強光照發毛部位,毛就發熱,這股熱傳到毛根,傷害毛根細胞。每天持續用它,就可以阻礙毛髮生長,使得體毛逐漸不顯眼。據說,這種機器只對黑毛才有效,對西洋人等毛色比較淡的人沒用。現在這些工具好像很有人氣,某個網站介紹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從二○一三年到二○一四年就擴大一倍了。

5. 超音波派系

一些機器則是將超音波利用於美容。主要產品是所謂的「超音波美顏器」,是由直徑幾公分大的金屬圓盤高速振動,由此產生超音波。據說,將此儀器貼到臉部,「超音波」就傳入皮下達到多樣效果,像是去掉毛孔裡的污垢、預防粉刺、改善肌膚鬆弛、提高彈滑性、提高保濕力等等。

也有不一樣功能的機器,是把專用化妝水變成霧氣,噴到臉上,保持滋潤。在此,我有一個疑問,這個作業真有必要用電力嗎?用噴霧瓶不行嗎?對此我找不到答案,大概用超音波的話,霧水的粒子會更細小吧。

6. 離子派系

本書〈防臭、抗菌志向〉章節裡,我曾提到一種空氣清潔器,它利用某種離子的作用不活化空中一些細菌。這台機器的製造廠商就應用這種離子,也研製了美容家電。據說明,此離子在美容領域被期待發揮不一樣的功能,一是因為它被裹在水分裡,在肌膚上能保持水分;另一是因為它是負離子,能消除毛髮發生的靜電(這有正電荷),來防止頭髮散亂。利用這種離子的美容家電,首先吹風機走紅,臉部噴霧器也趁機問世。由我看來,這些是現在美容家電熱潮的引子之一。

此外,一些機器稱利用離子正負電荷的吸引、推斥力,能把化妝水推到皮下深處,又能拉出毛孔裡的污垢和卸不了的粉底。

原理簡單卻難尋說明

離子、光美容這些名詞,不禁會讓人覺得這些產品大概是某些高科技帶來的成果。但據我所查,很多產品的機制、原理都不見得太複雜難懂。甚至對一部分產品來說,我推測只靠幾十年前技術和知識也能做到。

在此,我想到另一種美容產品──肌膚保養品的發展。在日本,這種產品已經有長年實績,蓄積了龐大的知識和配方。一查相關網址,就會看到用細胞詳圖的功效訴求,還有因品牌而異的「獨家配方」成分。與此相比,美容家電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那麼,為什麼美容家電在這幾年間這麼紅?我看,其理由可能不在於技術大幅度發展,只是因為很多女性習慣了個人電氣機器而已。其背景當然有數位相機、個人電腦、智能手機等工具普及。

這次引我注目的反而是別的事情,只為了查到這些「不太複雜難懂」的原理和機制,都需要費不少事,此因產品型錄、官方網站都很少有相關消息。例如,「光美容」的原理在廠商的官方媒體沒有寫,我是去看一些來源不明的網頁才了解的。至於超音波,我仍然不知道它怎麼有這些功效。

對此我可以想像一個理由,就是因為很多功效透過科學、醫學專家的驗證還沒結束,在廣告訴求上有法律限制。但我也覺得,消費者對這個情況顯得沒有太多疑義。難道他們不關心自己靠什麼機制變漂亮嗎?

神祕性才重要

我想到另一個可能理由,就是「少說為妙」成了買賣雙方的默契。

我猜測,一些對美容感興趣的人會喜愛「靠某些神祕力量變漂亮」這種感覺,而原理、機制這些東西往往會是次要的。

在訴求「神祕力量」方面,肌膚保養品還略高一等。例如,一些高價保養品聲稱含有金、銀、鉑金等貴金屬,或者從絲綢、珍珠等飾品材料抽出的成分。當然也有說明這些成分對肌膚怎樣好,但我推測,其最重要的作用則是,讓顧客無意中想像到自己肌膚能引入這些物質的光輝燦爛。

我看,因為美容家電歷史不久,目前還研製不出專為美容的技術,姑且用手頭的家電技術湊合。所以,要訴求「神祕美」形象,也只好依靠次好方法。例如,一些美容家電在外表設計仿效白金飾品的光滑優美,也有的就用做得像切割寶石般的部件,力求表達理想美的形象。又在產品訴求,先強調「離子」、「光美容」、「再現專業手藝」等有衝擊力的關鍵詞,而對詳情以「少說為妙」來保持神祕形象。

我猜測,很多廠商正在拚命研究如何把寶石、貴金屬這些東西用於美容家電。我進而半開玩笑地預測,等幾家廠商研製出一些「神祕」技術後,日本的美容家電才會進入真正的黃金期。

※ 本文摘自《日本製造》,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