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先讀不談寫作的繪本,再談作文怎麼寫
Photo Credit: Unsplash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先讀不談寫作的繪本,再談作文怎麼寫

大學考試結束的這陣子,《國語日報》上天天都有關於考試的新聞。平常很喜歡寫東寫西的小狗哥哥其實很不喜歡看到關於考試的新聞,他覺得一直討論考試方式的事情實在很無聊,他寧可多跟福爾摩斯相處一下,比較開心。但是某天放學後他一看到我就問:「為什麼我有好多同學在補習寫作文?要怎麼教啊?不會很奇怪嗎?我覺得我的同學好可憐,什麼都要補⋯⋯為什麼?」

在我還找不到方法回答小狗哥哥的問題之前,我更想跟孩子們說的是:同學們去補習都是因為更多人想要知道:「我知道寫作前要先閱讀,但是要累積到多少閱讀量、或是到底要讀了哪些書、平常在學校的作業中寫了幾篇不同型態的文章⋯⋯才能在作文考試時拿到自已想要的分數?」的這個問題,媽媽我也難以回答(而且我似乎也從來沒有問過自已!)

但我想到了幾本孩子們都極為喜歡的繪本。

爺爺的天堂島》故事裡的前段旅程是祖孫同行,共同在島上度過了美好的時光;回程的時候則只剩下小男孩一人,他得獨自探索生命之路。對於這本書最常見的詮釋是關於死亡,雖然整本書通篇沒有用到「死亡」這個字詞,但是多數成人讀者就是會在讀完之後感覺到爺爺其實已經死去,用一個極為溫暖的手法講述祖孫分離的故事──這種暗喻,不正是文學中最常見的嗎?

誰要一隻便宜的犀牛?》這本書裡分享了許多與犀牛的相處方法,像是媽媽晒衣服的好幫手、在寒冷冬夜適合一起睡覺的好伙伴⋯⋯書中舉的所有例子,幾乎都不是自然科學書裡會有的犀牛的樣子,而是人類和寵物們會一起做的事情;我們通常不會把犀牛當成寵物,但卻完全無損這本書的可讀性,仍然為讀者帶來滿滿的閱讀驚喜──這樣的繪本,對於想像力的練習、在不合理中找合理性的故事寫作方法,或許是個起點!

海的另一頭》是五味太郎畫風極為明顯的小書,文字簡短,很適合拿來當成短文寫作的起點。我家的小鼠弟弟就很喜歡用五味太郎這本書的「自問自答」寫作方式進行每天在學校連絡本上寫日記的作業,雖然日記只需要100字以內,但是他說:「每天都在上學,哪有這麼多事情好寫?可是如果我問自已問題,就可以占掉10幾個字,再回答自已的問題,又占掉10幾個字。日記很快就寫完了!」(雖然我其實比較希望老師可以不要規定在連絡本上天天寫日記,因為孩子似乎花比較多的時間在「算數」──算字數!)

這些繪本,雖然不直接教小讀者寫作,但是故事和畫面所帶給讀者的,似乎又與寫作上的許多概念互通──呼應本文的標題,這也是我持續鼓勵孩子廣泛閱讀的原因。

除了繪本之外,很多人就算沒翻開過一本書,但圍繞在身邊的資訊內容其實十分豐富──Line和臉書、部落格⋯⋯舉凡文學、勵志、生活、旅遊、語文學習,只要想得到,關鍵字一找,什麼都有。另一方面,從閱讀時間的角度來看,讀者閱讀的時間並沒有變少,通車時間、用餐等待時間、上班休息時間⋯⋯智慧型手機讓每個人都成為讀者。我猜想這也就是為什麼身在出版產業中的人經常在說「出版業衰退」,但一般人沒有什麼感受的。

所以,我也不完全認同,在升學考試裡把作文分數比重放得這麼大。我雖然相信,文字掌握得當、閱讀能力流暢,之於個人成長當然很重要,但卻不必然是最重要的。我身邊有許多不同專長的朋友,他們可以用圖畫描繪事物細微的部份、有極佳的講述事件及與人溝通的能力、或者有極強的關懷自然環境進而行動實踐的能力、或者以攝影作為觀看世界傳達思緒的能力,這些當然也是一種表達自我思想的方法──只是現行升學考試方法無法量化這些能力。

我經常問那些想要把孩子送去補習作文的家長們:「如果台灣考試裡的作文比重降低了,你還會想把小孩送去作文班嗎?還是你寧可讓孩子有多些時間在家裡做自已想做的事情?」其實多數的家長也承認要不是因為作文分數會影響選校結果如此之大,他們也不想把孩子送進作文補習班裡。

希望下次再看到關於升學考試的新聞時,作文評量方式的變革可以讓更多孩子不要再被塞進作文補習班裡了。

延伸閱讀:

  1. 爺爺的天堂島》/采實出版
  2. 誰要一隻便宜的犀牛?》/水滴出版
  3. 海的另一頭》/米奇巴克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怎麼教,怎麼寫:

  1. 創作版圖靈測試:電腦也能創作文學作品? 它們的表現會超越人類嗎?
  2. 【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給還沒離開童年卻快要失去靈魂的E
  3. 你要知道未來小孩子不一樣,否則就是害了下一代──專訪《教育大未來》作者羅曼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