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生命微不足道,也要用力的活著──專訪日本作家多利安助川
文/博識出版 楊詩韻
天氣多變的四月天,日本作家多利安助川來到台灣與讀者們相見歡。擁有搖滾樂團主唱、詩人、廣播節目主持人、演員及作家等多重身分的多利安助川,目前在台灣已經出版了《山羊島的藍色奇蹟》 、《戀戀銅鑼燒》 及《多摩川物語》 等三本書,其中《戀戀銅鑼燒》改編的電影更在去年在台上映。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出版社也特地訪問了作家許多有趣的問題。
從多利安助川到明川哲也的身分轉變
多利安助川曾經分別使用過多利安助川到明川哲也兩個名稱,多利安助川的「多利安」(Durian)是榴槤的意思,之前寫的作品常會有人告訴他「くさい」(很臭),但在日文裡並不是指真的很臭,而是因為覺得感動或是觸發了心中某種感覺,但又不願意直接表明,才會用「くさい」這個詞。久而久之他就想,那就取這個筆名吧,後來也持續用這個名稱主持廣播節目。
由於廣播節目主要的內容是傾聽青少年的煩惱、解決他們的問題,他希望寫小說時能擺脫這樣子的印象,比較能自由創作一些較為黑暗或是殺人之類的情節,所以改以「明川哲也」發表自己的作品,可是後來大家都知道其實明川哲也就是主持廣播的多利安助川,為了避免麻煩,還是改回這個名稱。
主持廣播節目對創作的影響
從1995年到2000年,一直主持著為青少年解決問題的廣播節目,主要都是在傾聽他們的煩惱,雖然很多問題看似千篇一律,事實上卻是不同的個體,發生不同的事。多利安助川不會認為這些都是一樣的事件,而是一對一的去面對。
在這五年之間,他至少跟一千三百個以上的聽眾朋友談過,有像是飼養圓球藻的簡單煩惱,也有聊到哥哥自殺該怎麼辦?或是遇到霸凌的案例。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得到白血病的女孩,他們曾經在節目中聊了四次,後來這個女孩子過世,寄了一捲錄音帶給他,那個女孩子說:「假如你想要自殺,請把你的生命給我」,當時多利安助川一邊錄著節目一邊哭著聽這捲錄音帶。
這個節目原本也不是由多利安助川負責,前任主持人大約主持了半年,便因為情緒無法負荷而做不下去,多利安助川主持時也常常在想自己是否適合主持以及幫人解決煩惱,持續做了五年真的覺得負擔很重,才跑到紐約去。沒想到搬到紐約裝了電話第一通打來的就是朝日新聞,問他說:「能不能繼續幫大家解決問題呢?」當時為了練習英文,到紐約的酒吧和調酒師聊天,說到自己因為不想再幫人解決煩惱才跑到紐約,結果對方立刻滔滔不絕的說起自己的問題,多利安助川說到這裡忍不住笑了起來。現在陸陸續續也在報紙上或是一些刊物發表這些類似的事情,幫人解決煩惱也有將近二十年了,雖然沒有直接的把這些事情都寫在自己的作品裡,或許在不知不覺間都化為作品的養份。
對於多利安助川來說,除了寫小說之外,一直都有在各地表演、詩歌朗讀或者是唱歌等等,像是《多摩川物語》每一篇都有屬於自己的歌。對他而言這些並不是「其他工作」,而是圍繞在「寫作」這件事情而發生的,「寫作」這件事情就像同心圓裡面的圓心,而其他的行為則是圍繞著同心圓發生,是他作品的一個延伸。這些延伸出來的歌曲或者是詩,全部都有留下紀錄,不過從未想過要來賣錢,或許有一天適合的時候,會將之公諸於世。
寫作的靈感起源
在主持廣播節目的時候,常常會和青少年交換意見,在那個節目常會問一個問題:「對你來說,活下去的意義是甚麼?」並不是想要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想讓大家去思考活下去這件事。可是大家的答案都千篇一律,都是要對社會有貢獻,沒有貢獻的話沒有活下去的必要。
這個答案看似很正確,多利安助川卻又覺得這不是百分之百對。因為就像《戀戀銅鑼燒》裡面漢生病的患者,他們就算想對社會有貢獻,可是一輩子被關在療養院裡面出不來,想做什麼也沒有辦法做。或是像多利安助川搖滾樂團的製作人,兒子兩歲就過世了,那他的人生究竟又是什麼呢?所以一開始他是懷著憤怒的心情想要寫漢生病,從想寫每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後來逐漸轉變成想寫活著的意義。
《戀戀銅鑼燒》改編成電影的契機與對社會的影響
《戀戀銅鑼燒》在出版的時候,因為得到許多作家的幫助,也寫了很多書評,在日本一直賣得很好。多利安助川希望能讓更多人重視漢生病,便想到了曾經和自己合作的河瀨直美導演。
2011年他曾經在河瀨直美執導的《朱花之月》,飾演非常愛太太,但太太一點都不愛自己的角色,最後還被太太殺掉。拍攝過程中劇組租房子,讓多利安和飾演太太的人一起住,攝影機持續在旁邊偷拍了一個月,所以在電影裡沒有那種「卡麥拉」的情緒,是一個非常透明,不知道哪裡有誰在看的拍攝手法。
拍《戀戀銅鑼燒》的時候也是如此,永瀨正敏開始做銅鑼燒時,也因為他和路人都不知道攝影機在哪拍攝,經常發生很多人就直接開始排隊要買銅鑼燒的狀況。
另外因為他一直以樹木希林當作書中德江女士的想像藍本,因此也把書寄給了她,跟她說必須負起責任演這部作品,樹木希林從拍攝的一個月之前,就把手綁起來一個月過日子,模仿漢生病的患者,非常敬業,後來《戀戀銅鑼燒》也成了坎城影展的開幕片,
針對寫漢生病這件事,日本到現在都還是存在很大的歧視。在這本書暢銷與電影賣座之後,日本政府確實有些許的改變。即使在以前的法院,有些案件要處理時,不管是被告或原告,只要是漢生病患者就不能走進法庭裡。對於這件事情,日本政府有正式跟大眾道歉。朝日新聞也為《戀戀銅鑼燒》影響日本政府對於漢生病態度,寫了一篇社論。
在書中寫到的療養院,位於東京都,以前都不會有人去。但現在只要到了櫻花紛飛的季節,就會有很多人去療養院賞花。多利安認為雖然自己的作品微不足道,但還是有盡到一點小小的心力。
《山羊島的藍色奇蹟》、《戀戀銅鑼燒》與《多摩川物語》的共通之處
多利安助川在台灣被視為療癒系作家,目前出版的這三部作品,都是在寫人腳踏實地,或許是踩在泥濘上生活的狀態。《山羊島的藍色奇蹟》寫的是年輕人踏入想死的虛無裡,從中爬出來的故事;《戀戀銅鑼燒》抒寫漢生病患者與曾經坐牢的銅鑼燒店老闆,怎麼努力活下去的的情節;《多摩川物語》則是談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人,怎麼用力地度過每一天。
這些故事或多或少都有投射多利安的人生經歷在其中,像是《戀戀銅鑼燒》的三個角色,就像是他三個不同的時期。而他從紐約回來也曾經有一段困苦的時期,那時的遭遇與認識的人們造就了《多摩川物語》這本書。不過除了這種類型的小說,其實多利安也有許多較為魔幻、奇異的作品。
未來的出版計畫
目前即將出版的是關於多利安助川在紐約的經歷,另外還有兩本是與2011東日本震災有關的作品:一本是從震災隔年開始,多利安照著松尾芭蕉的作品《奧之細道》中的路線走,並且沿途量輻射線。每年都會重複測量一次,一直紀錄到去年,今年則開始動筆整理相關的資料寫書。另外一本則是描述無法在福島繼續從事農業的六十幾歲夫婦,太太喜歡上了別人。一方面提及福島事件,另一方面在敘述超過六十歲的愛情,是一本在說不管幾歲都值得擁有愛情的作品。希望有一天也能讓台灣的讀者看到。
訪問最後多利安助川表示以前來台灣只是跟團吃吃美食,沒想到有一天會到台灣和讀者見面,他會把這次的來訪當作跟讀者交流的契機,也非常感謝台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