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的地方,難得的人性之光

文/小小平

北韓,大概是世界上最微妙的一個國家,完全身在全球化的潮流外,卻總是成為大國之間討論的議題,甚至可說是暴風圈一般的存在。但對於北韓的實況,外界卻始終處於資訊不明的狀況,許多新聞報導被槍決的高官,過了幾年卻又突然出現,高層的狀況媒體尚且無法準確掌握,更不要說身處在底層的人民了。

近幾年市面上不乏關於北韓生活的書籍,大多數是出自歐美記者之手,少數則是僥倖逃出的脫北者所作。但是從來沒看過「現役」北韓作家的作品,潘迪的《控訴》是第一部。

在北韓,作家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並不是文筆好就能成為作家,還需要經過官方認可,所以發表作品的管道很少,發表異議之作更是天方夜譚。《控訴》正是潘迪整理所見所聞,一字一句偷偷創作完成的。在作品冒險偷渡到南韓之前,這本書的讀者只有一個人,就是作者自己。連他的家人都沒有拜讀過,為什麼?因為不安全,因為北韓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除了自己之外,連家人都不能完全相信。

《控訴》在南韓出版後掀起了軒然大波,隨後更售出歐美地區版權,大量媒體爭相報導評論,畢竟在虛假的地方,還有腦袋清楚的諤諤之士,代表這塊黑暗之地仍舊是有希望的,只是需要幫助,需要有更多人看到他們。

平心而論,《控訴》並不是一本文采斐然的作品,事實上,它的文字粗礪,行文間還有大量的北韓用語,對於台灣讀者來說閱讀起來並不容易。但是也正是因為這樣,這本書具有坊間所有北韓書籍難以望其項背的「真實感」,它幾無距離的貼近了北韓人民的生活,揭露了令人難以想像的,鮮血淋漓的真相。

這是一本寫於絕望,卻因為希望而問世的書,台灣曾經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當時的人可能很難想像總統不姓蔣,但過了幾十年,台灣終究在總統直選政黨輪替之下嘗到民主的果實,而這一切都仰賴於人民的意識,對民主自由的自決,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察覺權力的危險和荒謬,所以更顯腦袋清楚的良心之聲有多重要,而《控訴》正是北韓虛假政權的第一道裂痕,關心北韓局勢的人一定要看,對民主自由熱愛的人更是要看,今日北韓,昨日台灣,誰說今日香港,不會成為明日台灣呢?聽聽潘迪冒著生命危險的控訴,想想我們下一步還能怎麼做?

mooInk繁體中文電子閱讀器

本文介紹:
控訴》。本書作者/潘迪;譯者/劉雪英;出版社/平安文化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延伸閱讀:

  1. 平壤冷麵:一位法國記者暗訪北韓的見聞紀實
  2. 擁有七個名字的女孩:一個北韓叛逃者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