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charlesc on Meena Kadri

長襪皮皮:「你們是問我,為什麼要倒著走嗎?」

文/河合隼雄

不成故事的故事

皮皮沒有媽媽,也沒有爸爸。這樣說起來,皮皮的前身,《長腿叔叔》裡的茱蒂,也是孤兒。茱蒂和皮皮的性格在許多方面都很相像。她們都不受傳統因襲拘束,自由、開朗、友善而調皮……。但兩者的不同在於,茱蒂儘管是孤兒,最後仍然獲得幸福,而皮皮正因為是孤兒,所以幸福。事實上,茱蒂再生為皮皮,是一次劇烈的價值顛倒。因為一開始就發生了這麼驚人的轉變,皮皮的故事充滿了「完全不成故事」的故事。因此,這三冊作品並沒有一貫的情節發展,只是一件接一件,敘述以皮皮為中心所發生的各種痛快的事件。

皮皮的家──「亂糟糟別墅」──隔壁的孩子湯米和安妮卡,成為皮皮最好的朋友。他們最初相遇的情景,訴說了皮皮的一切。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皮皮時,她的模樣:

頭髮的顏色簡直就像胡蘿蔔。紅色的髮毛分成兩半,紮得緊緊的,兩根辮子像沖天炮一樣翹起來。鼻子像一顆小馬鈴薯,長滿了雀斑。鼻子下面一張好大的嘴,露出強壯的、純白的牙齒。穿的衣服也很怪,是皮皮親手做的。大概皮皮原本想要做藍色的衣服,但是藍色的布不夠,所以她用紅色的碎布,這邊補一塊、那邊補一塊,縫得到處都是。細細長長的腿穿著長長的襪子,只不過一隻是棕色,另一隻是黑色。

在皮皮出現之前,兒童文學中出現過這種長相、這種服裝的女主角嗎?更讓湯米和安妮卡吃驚的是,皮皮是向後倒著走路的。驚訝的兩個人問她問什麼要倒著走,皮皮很鎮靜地回答:

你們是問我,為什麼要倒著走嗎?……我們的國家,不是個自由的國家嗎?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走路,不行嗎?而且呢,我告訴你們,在埃及,所有人都是這樣走路,沒有任何人覺得這種走法有什麼奇怪喔。

原來如此。皮皮是「自由」的。大人們都說自己住在「自由的國家」,卻毫無根據地決定走路時一定要向前走,忘記我們有向後走的自由。皮皮的自由帶有強烈的顛覆性思想,對那些相信既有秩序是絕對的人,造成強大的衝擊。秩序的體現者警察先生,被皮皮整得很慘,也是理所當然的。

皮皮剛誕生到這個世上來的時候,不太受到大人們歡迎,也是可以想像的。還有人批評她「令人打從心裡不愉快」。從大人角度來看,皮皮的行為完全是亂七八糟。第一,皮皮沒有上學。有一次皮皮突然想要上學,但動機很有趣。上學的孩子聖誕節與復活節都可以放假,但因為皮皮沒有上學,所以沒有「放假」,她覺得「不公平」。於是皮皮騎著馬,瀟灑地到學校去,但就像之前警察的事件一樣,她把老師整得很慘。首先老師想要知道皮皮的學習程度,問她「七加五等於多少?」皮皮聽了很不高興,反擊老師:「你自己不會的事情,請不要叫我替你做!」於是老師說:「七加五,等於十二呦!」皮皮反問他:「你明明就知道,為什麼還要問我?」

看到皮皮與老師這樣的對話,我想到電影導演羽仁進先生,小學入學考試接受智能測驗,判定他智商只有七十,因而落榜的故事。智能測驗的時候,主考官讓他看一個大型的邱比娃娃,和一個小型的邱比娃娃,問他有什麼不同。他想著,「大人把小孩子叫來,在這麼豪華的場所,一對一坐在桌子前,滿臉嚴肅地發問,應該是大人有什麼相當煩惱的事情,想要問小孩子吧!」於是他非常認真地思考,得到一個結論:必須把邱比娃娃打破看看裡面,才知道有什麼不同。他們因此斷定他的智商很低。

大人所謂的「常識」,經常帶給有創造力的孩子痛苦與傷害。但是皮皮卻敢於對抗,甚至將大人玩弄於股掌。皮皮非比尋常的財富與力氣,是她面對大人世界時力量的象徵。孩子們不需要認為自己沒有錢也沒有力氣,所以不是大人的對手,從皮皮這個存在所產生的智慧,是具有強烈破壞力的。一開始皮皮讓大人們覺得不愉快,但孩子們卻對她齊聲歡迎。孩子們的「眼睛」可以看到皮皮的本質,進而喜愛她。而如今甚至有許多大人,也都接受皮皮了。

※ 本文摘自《閱讀孩子的書》第六章 阿思緹•林格倫《長襪皮皮》《長襪皮皮出海去》《長襪皮皮到南島》(節錄),立即前往試讀►►►

延伸閱讀:

  1. 據專家統計,孩童的智商不斷上升,創造力的分數卻持續下降
  2. 跟著作家的步伐旅行去,全球十大城市的文學散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