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瓊瑤:過去的點點滴滴,到如今都成追憶
文/瓊瑤
相遇一定是一種魔咒
「相遇一定是一種魔咒,讓我們注定相守」。這是我寫的歌詞,我和鑫濤在台北火車站相遇,16 年後才結為夫妻。這漫長的16 年,和後來39 年的夫妻生活,都只是這本書的背景。這本書,不是年輕人轟轟烈烈的戀愛,不是茶餘酒後的風花雪月,不是名人的八卦生活,是一對恩愛的老夫老妻,如何面對「老年」、「失智」、「插管」、「死亡」的態度,是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我記錄下來的事,正是讀者們將來要面對的事,或正在面對的事,因為我們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了!寫這本書之前,我已經預料我會受到很大的攻擊,來自各個方面,和各種不同的觀念看法。何況我和鑫濤的戀愛,正是我的「致命傷」!即使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事;即使鑫濤的前妻也再嫁,找到了屬於她真正的幸福;即使有錯也應該是鑫濤的錯;即使我和鑫濤用五十幾年來證明這份感情的真誠⋯⋯但是,這些依舊會成為我被攻擊的目標。這些,我都明白!我知道我會因這本書而遍體鱗傷,弄得自己支離破碎,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但是,我不能不寫!
為了那些正和鑫濤陷入一樣悲劇的老人們,我必須寫出來!我的遭遇,是許許多多家庭的遭遇;我的痛苦,是許許多多家屬的痛苦。許多家庭成員,都面對過「不同的愛,變成親人的拔河」!最後造成病患的遺憾,親人的反目!只是他們沒有能力寫,或者,他們都是一些傳統的人,墨守成規,只能隨著命運撥弄!我希望,我原已心力交瘁的心,在狂風暴雨摧殘之下,依然堅強不懈,一字字用血淚寫出的「真實」,能夠喚醒很多沉睡的人們!能夠療癒有同樣苦楚的心!還能提醒醫療界,重視「加工活著」這件事!重視患者的「善終權」!
打前鋒提出「新觀念」的人,都是抱著犧牲精神的人!這本書,是為全天下的老人寫的,我們每個人都會老,我們身邊,都有老人,讓我們一起深思深思!人,是直立的動物,躺下,只為了睡覺和休息。如果,七八年甚至十幾年,你都只能倚賴醫療加工,躺在一張床上等死,那樣的生命,還算是「人」的生命嗎?再想想,你以後,希望用怎樣的方式走向死亡?自然的?加工的?快速的?緩慢的?想一想,認真的想一想!這是你逃不掉的「最後一課」!
後記
這是一本關於「生與死」的書,這也是一本關於「愛」的書。
這本書,主題不是小情小愛,而是我用血和淚寫下的控訴!對生命的控訴,對至高人類的控訴,對於人有沒有「善終權」的控訴!
我寫過很多小說,也寫過一些散文,在我寫每本書的時候,儘管過程都有辛苦,但是,也有歡樂。只有這本書,從我開始寫,就像剝開我遍體鱗傷的痂,打字時打到心碎,一幕幕的回憶,都是「切膚之痛」,我就這樣忍著痛楚,完成了這部在我生命裡,最特別的書!
這部書不是為我寫的,是為我摯愛的人──鑫濤寫的,也是為很多躺在床上的「臥床病人」和「臥床老人」而寫的!這些人,依賴著醫療器材,躺在床上,在「不可逆」的病魔侵蝕下,慢慢、慢慢、慢慢⋯⋯的走向死亡。因為有醫療器材的輔助,他們的「死亡期」可以從兩週兩月或數天,延長到七八年,甚至十幾年。他們大部分的人,都不能言語,無法表達。即使有的還能睜開眼睛,也只能茫然的看著虛空,他們的精神世界,已經無法捉摸。他們的軀體,卻在「抽痰」、「褥瘡」、「灌腸」、反覆「發炎」⋯⋯的各種折磨下,繼續受苦。他們沒有未來,沒有新生,沒有快樂,只有等待死神來解救他們。這樣的生命,是多麼的可悲!
鑫濤害的是「血管型失智症」,我上網查資料,和醫生密切聯絡,再用我自創的「歡樂治療法」,全家施行「愛爺爺運動」,來力求延緩病情,力求拉住他逐漸失去的記憶。現在我們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每個家庭裡都可能有失智症的病人。生病是無可奈何的事,它並不可恥,無須忌諱。對於失智症,一定要用正能量的方式去面對。
我提供我的經驗,想幫助很多家裡有失智症的朋友。雖然鑫濤後來進入「重度失智」,在他又「大中風」以前,他還是偶爾會被我逗笑。對一個逐漸失去一切的人,還有什麼比「笑容」更可貴的呢?
我們對死亡一向恐懼而避免去面對。但是,死亡是你這一生唯一逃不掉的命運!如何面對死亡,和接受死亡,是我正在學習的課程。我這堂課是用我的生命和全部感情在學習,面對的是我此生最摯愛的人。其中的痛楚,可能比很多人都要強烈!
我這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仔細寫出鑫濤患病到插管的過程。第二部寫出我們曾經有過的喜怒哀樂。過去的點點滴滴,到如今都成追憶。我在每篇下面,都寫出我的主要提示。第一段寫給女性讀者作為婚姻參考。第二段是我為鑫濤今日處境的悲鳴!這是一本充滿正能量的書!它在用我最真實的故事,告訴大家如何面對「老、病、死」,還有「愛」!
當你最愛的人,生命將盡時,愛是為他繼續活下去!愛是把他的信念優點傳承下去!不是用各種管線,強留他的軀體,讓他為你那自私的不捨,拖著逐漸變形的軀殼,躺在床上苟延殘喘!
這,就是鑫濤用他的經歷教會我的事!我把它細細寫下,希望能提醒很多的人,面對「死亡」時,應該用怎樣的態度。誰無父母?誰無摯愛?但是,誰又能逃過「死亡」呢?死亡既然是人生
必然來臨的事,讓我們用健康的心態,來面對它吧!
【本文為摘錄,完整內容請見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