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還不是「沒事」,但等一會兒就沒事了
文/蘇珊‧大衛
對父母而言,教導孩子情緒反應靈敏,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以身作則。當女兒用盡力氣大聲尖叫:「我恨你!」或兒子因為在學校受了委屈,啜泣著回家時,你或許很難做到,但這些情況正好提供你示範情緒靈敏力的寶貴機會。當你抽離自己的情緒,以冷靜而同情的態度回應,並試圖理解孩子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而不是急於回應自己當下的感覺,那麼你就是在示範提升情緒靈敏力的重要技巧。
我因為研究這些東西而拿到博士學位,但是請相信我,我不但曾經受到情緒主宰,而且還讓自己陷進去。當我兒子諾亞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我帶他去診所進行生平頭一輪預防注射。當時諾亞備受呵護,對寧靜祥和的世界習以為常,護士把針刺進他身體的那一刻,他開始嚎啕大哭。
看在像我這樣的新手媽媽眼裡,他憤慨的表情彷彿在說:「我這麼信任你!你怎麼能這樣對待我?」我想安撫他,於是立刻脫口說出大多數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會說的話:「沒事!沒事!」
諾亞繼續大哭,護士繼續完成疫苗注射,但同時轉頭說了一句我永遠忘不了的話:「不對,現在還不是沒事,但等一會兒就沒事了。」
她說的對極了。這個小嬰兒才剛被帶進冷冰冰的房間裡,交給一個陌生女子,而這名女子現在正拿針刺他,把他嚇壞了,而我怎麼這麼笨,竟然告訴他,沒事、沒事,一切都不打緊!我忽略了諾亞還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明顯而立即的感覺,否定了他痛苦而真切的經驗。基本上,我在叫他封裝自己的情緒!
等到外子安東尼下班回家時,諾亞對疫苗注射的抗議行動早已平息。但另一方面,我卻連續幾小時都陷入自責:我花了這麼多年的時間研究情緒,我應該更清楚才是!然而拋開我的研究工作不談,我畢竟只是個新手媽媽,這也是我頭一遭看到孩子這麼煩躁憂傷,不管我是多麼不稱職,我只不過想安撫我的孩子。
安東尼一踏進家門,我就告訴他事情經過。
安東尼是個非常實事求是的醫生,但也很風趣。他看著我激動抱怨個不停。有一會兒,他保持沉默,什麼也沒說,然後臉上露出微笑,一副被逗樂的樣子,回答我:「沒事!蘇珊,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