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發現一個不同世界的代價:免費
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週E書】發現一個不同世界的代價:免費

文/犁客

十多年前,台灣出版社開始流行在網路上公開找人試讀。

當然,這並不是說從前沒有做過試讀活動。十多年前,正是國內網際網路從所謂「Web 1.0」進入「Web 2.0」的時代,沒有網站架設技能但具備獨到眼光及各式創作技法的素人作者,藉著「部落格」(blog)在網路空間中劃出了自己的發聲場所,讀者對部落格的主動訂閱逐漸取代過去的電子報發送,能夠更即時地收到更新通知,也可以更快速地與創作者互動。

當然,這些在部落格發聲的「部落客」(blogger)也有專業的創作者,如果記性不差的話,可能會記得當年出版社多麼狂熱地找尋當紅部落客出書,小說散文之類有之、旅遊生活之類有之,而數量最多的或許就是圖文創作者。

除了專業創作者之外,許多素人部落客其實也是極有經驗的閱聽者或寫作者,只是先前沒有合適的發聲管道;部落格出現之後,等於直接為他們打亮了聚光燈,就算你只是個在部落格裡安靜寫自己讀書心得的部落客,茫茫網海中的讀者可能也會注意到你的深沉自語

這樣的人,十分適合擔任新書尚未上市前的試讀者。

也就是說,「試讀」這事當年開始流行的主因之一,與網路科技的發展有關:出版社方便找人(從公開試讀開始就等於在替書做行銷了),能讀擅寫的部落客易被發現(他們大多也喜歡比其他讀者更早讀到書),除此之外,還有個要緊原因──這些素人部落客不是出版社、不是通路商,他們對一本書好看與否的評價不涉販售利益,理應比出版社和通路更可信,而網際網路讓這些人的評價能夠被其他讀者看見。

辦試讀活動對出版社而言得耗一些額外的工:得先做完至少一校、得印實體試讀本、得蒐集試讀者信箱名單(公布時也得小心個資問題),也得一本本把試讀本寄出去。接下來,好的狀況是,試讀者們寫了用心深入的感想;普通的狀況是,試讀者們寫了不痛不癢、還抄書籍簡介充字數的感想;壞的狀況是試讀者們收到試讀本但什麼也沒寫,等於出版白白送出一本書。

試讀活動一直到現在仍會舉辦,但數量不若十年前那麼誇張。會想起這事,其實是因為本週新上架的電子書裡,有2018年2月號的《犢月刊》。

犢月刊》是每個月固定上線的電子刊物,內容除了當期專題之外,還有國際出版趣聞、人物專訪和新上架書籍的試閱內容,多數內容都從當月在「閱讀最前線」上線的新文章中挑選,最要緊的,是《犢月刊》可以免費領取

換個角度看,《犢月刊》和出版社寄出那一本本全文試讀本類似,不過它讓讀者們體驗的並不只單一本書的內容,而是電子書的閱讀界面與各種功能──跳轉章節、劃線書籤、跨載具的無縫閱讀和對外連結其他網路資源(如Youtube)⋯⋯從內容看,它是近期好文章的集結,從形式看,它是一本字數較少但規格完整的電子書

酷的是,Readmoo站上有為數不少的免費書籍。從雜誌到電子書,從小說到漫畫,當你不確定《哆啦A夢》的電子書看起來如何時,其實可以先到這裡領幾本(是的,免費的《哆啦A夢》還不止一本)看看。

十多年前流行的試讀活動,與當年的網路科技發展有關;而在無線上網、行動網路,以及電子書閱讀軟體硬體等等相關科技發展之後的現在,關於買書之前的試讀,其實也已經進入新階段了。

沒有哪種表現形式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種,但也不需要因為某種表現形式就排斥另外一種。領本免費的電子書試試吧;你會發現一個不同的世界。

▶▶看看最新上架的電子書!

每週電子書最新訊息:

  1. 【一週E書】從前壞學生和如今好孩子都愛做的事
  2. 【一週E書】長輩教誨時分,讓我們發揮學生時代上課讀閒書的精神吧!
  3. 【一週E書】從「圖書統一定價制」到2018台北國際書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