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膚色謎思:每個人天生就是與眾不同
文/Patricia Edmonds
當亞曼達.汪克林與麥可.畢格斯相戀時,他們根本不在意跨種族婚姻可能會面臨的挑戰,亞曼達說:「更重要的是我們共同追求的東西。」
他們定居於英國伯明罕,迫不及待地想要組織家庭。2006年7月3日,亞曼達生下一對異卵雙胞胎女孩,這對父母欣喜若狂,為她們取了彼此相關的名字:一個是米莉.瑪夏.麥吉.畢格斯,另一個是瑪夏.米莉.麥吉.畢格斯。
兩位女孩的樣貌從小就很相像,但是膚色和髮色差很多。瑪夏的頭髮是淺棕色的,膚色就跟她那出生於英國的母親一樣白;米莉則是跟牙買加裔的父親一樣,有黑色的頭髮、棕色的皮膚。「我們從來沒有擔心過這些差異,我們就只是接受而已。」麥可說。
「她們剛出生不久,」亞曼達回憶道:「我把她們放在嬰兒車裡推著走時,人們會看看我,再分別看看我的兩個女兒,然後問我:『她們是雙胞胎嗎?』」
「是的。」
「但是一個是黑人,一個是白人。」
「是的,這是基因的緣故。」
亞曼達說,那些評論她女兒的人,並非真的態度不友善或是愛批判,他們只是很好奇。後來,「隨著時間過去,大家也慢慢看到了她們的內在美。」
這對雙胞胎知道什麼是種族歧視。「種族歧視就是人們會用你的膚色來評斷你,而不是你的真實自我。」米莉說。瑪夏則形容種族歧視為「一種負面的東西,因為它會讓人覺得受傷。」
亞曼達說米莉和瑪夏是「萬中選一」的奇蹟。不過,統計遺傳學家艾莉西亞.馬汀表示,跨種族夫妻生下一個像爸爸、一個像媽媽的異卵雙胞胎並不是那麼罕見,她說每對夫妻的機率不同,端看他們的基因而定。

就算這對雙胞胎的母親亞曼達.汪克林讓兩個孩子穿上一樣的衣服,也不會分不清楚誰是誰。
每1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對異卵雙胞胎。當跨種族夫妻生下異卵雙胞胎時,影響每個孩子性狀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父母親的祖先來自哪裡和複雜的色素遺傳學。」馬汀說。此外,膚色的研究更加複雜,原因是我們過去的「研究偏差,讓我們對淺色皮膚的形成原因比深色皮膚了解更多。」
馬汀指出,膚色並不是「二元性狀」,因此不會只有兩種可能性。「膚色是數量性狀,每個人在這道光譜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
麥可是一間修車廠老闆,他說因為膚色的關係,過去不時會遭到不友善對待。他回想起年輕時,曾遇到一輛載滿了男子的汽車從他和他的兄弟身旁呼嘯而過,那群男子用言語大聲羞辱他們。
「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麥可說,他和亞曼達都沒有見過種族歧視發生在兩個女兒身上。
「大家看到我們的時候,以為我們是好朋友。」瑪夏說:「當他們發現我們是雙胞胎時,他們有點驚訝,因為一個是黑人,一個是白人。」不過,當這對雙胞胎被問到她們姊妹倆的不同之處時,她們的回答卻跟外表完全無關。「米莉喜歡女孩子氣的東西,她喜歡所有粉紅色的東西。」瑪夏說:「我不喜歡粉紅色,我很男孩子氣。每個人天生就是與眾不同。」
※ 本文摘自《國家地理雜誌2018年04月號》, 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