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wikipedia

為寫作《資本論》,馬克思讀過的筆記與書多達上千種

文╱王志豔

工人階級在反對有產階級聯合權力的鬥爭中,只有組織成為與階級建立的一切舊政黨對立的獨立政黨,才能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
──馬克思

(ㄧ)

在倫敦流亡期間,馬克思又重新開始了在革命期間一度中斷了的政治經濟學研究。對於研究這種理論,倫敦的條件是很有利的。因為英國是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中心,而且倫敦的博物館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具有非常豐富的經濟學文獻和材料。

大約在 1850 年 6 月中旬,馬克思通過關係弄到了一張大英博物館圖書館的閱覽證。從此,馬克思每天都要在圖書館研究政治經濟學理論達 10 個小時,從早晨 9 點準時到達,一直到晚上7點以後才離開,晚上回家後還要工作幾個小時。

政治經濟學乍看起來會覺得這只是一門普通的社會科學,但事實上,就是這門看似簡單的政治經濟學中,包含了許多的科學理論基礎,範圍極其廣泛。馬克思以一種極大的興趣和強烈的革命事業心,以他敏銳、超群的才能,研究了政治經濟學中的各種問題。

從 1850 年到 1853 年 8 月間,馬克思從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著作、官方檔和各種期刊中摘錄了大量資料,寫滿了 24 個筆記本。對於這些艱苦枯燥的工作,馬克思認為這是必不可少的。

1857 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馬克思預感到這將是形勢變化的一個徵兆,它將使工人運動出現高漲,革命風暴不斷逼近。

為了趕在風暴之前完成自己的理論研究,從而為工人階級的革命運動指明方向,馬克思“發狂似地”通宵總結自己的經濟學研究理論。一方面,他加緊了政治經濟學原理的制定,同時還研究了當前的經濟危機,分別為英、德、法三國備了三個筆記本,將關於各自危機的資料記錄其中,並準備在 1858 年春與恩格斯一起寫一本關於經濟危機的小冊子。這雙重的工作令馬克思經常每天工作到淩晨 4 點鐘。

1857-1858 年,馬克思完成了一部篇幅巨大的經濟學手稿,總結了他的經濟學研究成果,制定了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原理。

在這個手稿當中,馬克思第一次制定了剩餘價值理論,完成了他的第二個偉大發現,這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史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手稿中有一個是馬克思為了將來發表自己的論著而起草的總導言,即《<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其中,馬克思對自己的經濟學原理進行了概括,詳細地敘述了自己關於政治經濟學的物件行業方法的思想,從而一開始就將自己的經濟學原理同其他經濟學家的理論相區分開來。

馬克思認為,自己所研究的主題主要是資本主義生產,與資本主義的分配、交換和消費處於密切的聯繫之中,並對它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對資本主義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進行辨證的研究,就必須運用“科學上正確的方法”,即從現實的具體到理論抽象,再從理論抽象上升到理論具體的方法。

當然,這個導言馬克思也沒有完全寫完,因為後來他覺得在導言裡預先說出自己即將論述的東西是不利的。

在這部巨著的基礎之上,馬克思才正式開始寫作自己早已設想好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在這部著作中,馬克思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商品、勞動、價值和貨幣的原理,揭露了勞動的二重性及貨幣的本質和職能,為剩餘價值理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後來,馬克思還在他的《資本論》第一卷中發揮了這些原理。可以說,他是將《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資本論》的初稿的。

經過 3 個半月的艱苦努力,馬克思終於完成了《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初稿,並打算將其分成 6 冊出版。

1859 年 1 月,馬克思將這部書的第一分冊手稿寄給了出版商,並于同年 6 月出版。《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的出版,也標誌著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

(二)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第一分冊除了序言之外,包括《商品》和《貨幣或簡單流通》兩章。

在《商品》的這一章當中,馬克思集中闡述了作為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相統一的商品的二重性,以及作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相統一的勞動的二重性學說,這也是馬克思之前的那些經濟學家未曾提出來的。在《貨幣或簡單流通》的一章中,馬克思對貨幣和貨幣流通理論進行了內容豐富而系統的論述,確定了貨幣的必要流通量的規律以及貨幣流通的其他一些基本規律。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第一分冊第一次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理論。可以說,它是馬克思經濟學說的基礎。同時,這部著作的序言也有著巨大的理論意義和獨立的科學價值。在序言當中,馬克思對他所發現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作出了全面而完整的表述。這是他從研究經濟學中得出來的,而且一經得出便用以指導經濟學研究的理論。

無論是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關於經濟學研究的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的闡述,還是其中關於唯物史觀的闡述,都突出地反映了馬克思經濟學說的鮮明特點,那就是:與哲學結合並以哲學為指導。

將哲學運用到經濟學研究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就必須有正確的哲學觀點和方法,其次要反對把不正確的哲學觀念硬套在經濟學上。在這方面,馬克思做得很到位,他以唯物的辯證法和歷史觀為基礎和指導,來研究經濟學,因此也能取得明顯的成就。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第一分冊付印後,馬克思按原計劃立即開始第二分冊的寫作準備工作。於是,他再次長時間地到大不列顛博物館的閱覽室中查閱資料,並再一次閱讀了恩格斯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和 1855-1859 年英國工廠視察員的報告。

1863年,馬克思完成了《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的寫作工作。這部手稿篇幅也十分巨大,約有 200 個印張,寫在 23 個筆記本上。

在這部手稿中,馬克思對資本生產總的問題中最重要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從而反映出未來《資本論》第一卷的概貌。此外,手稿還闡述了屬於未來《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中的一些題目。

在付印前,馬克思又對手稿進行了潤色,並再次深入地研究了技術史和生產工藝史、工業革命的性質和特點及其對工人階級狀況和鬥爭的影響,進而對手稿的內容又進行了認真的推敲。

在寫作這部手稿的過程中,馬克思對他的著作也有了新的全盤考慮,最後決定用《資本論》這個更響亮的名字作為書名,而將“政治經濟學批判”作為副標題。

後來,在繼續擴充這個手稿的過程中,馬克思又正式確定將《資本論》寫成 4 卷,其中,第一卷為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二卷是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卷是總過程的各種形式,第四卷是理論史。因此,以後的《資本論》就是在這個巨大手稿的基礎之上逐漸整理完成的。

(三)

為了寫作《資本論》的第一卷中關於英國勞工法的 20 多頁文章,馬克思曾將整個大不列顛博物館閱覽室中載有英國與蘇格蘭調查委員會和工廠視察員報告的藍皮書都從頭到尾仔細研究過。為了寫《資本論》的第二卷中有關“生產時間”的 10 頁內容,他引用了 5 個國家 10 多個方面的技術資料。

據統計,馬克思為寫作《資本論》,讀過和作過的筆記、摘錄的書等達 1500 多種,寫下的手稿和劄記達 100 多本。

馬克思在寫作時,絕不會坐在家中閉門造車,而是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時刻關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動態。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

“……隨著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金礦的發現,資產階級社會似乎踏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一切決定我再從頭開始,用一種批判的精神來透徹地研究新的材料。這些研究一部分自然要涉及到似乎完全屬於本題之外的學科,在這方面不得不多少費一些時間。”

1868年,馬克思為了深入地研究各國的土地關係和資本主義經濟學中的新現象,特意寫信給德國和美國工人運動活動家齊•邁耶爾,請他經常給自己寄一些美國的報紙過來。

為了研究俄國恩•弗列羅夫斯基的《俄國工人階級的狀況》一書,1869年底,年過半百的馬克思開始學習俄語,並且學習十分刻苦。

在掌握了俄語後,馬克思便開始對俄國土地關係和社會政治發展狀況進行系統的研究。他的俄國朋友丹尼爾遜等人在 10 多年間,從彼得堡將整箱的俄文書寄到倫敦,馬克思讀完後,再寄回彼得堡。

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那種極其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時,曾感慨地說:

“他的這種極其嚴肅認真的態度,使他在自己對自己的結論在形式和內容上尚未滿意之前,在自己尚未確信已經沒有一本書他未曾讀過,沒有一個反對意見未被他考慮過,每一個問題他在完全解釋清楚之前,都絕不以系統的形式發表自己的觀點。”

《資本論》的初稿完成後,馬克思又對其進行了多次加工潤色。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馬上將 3 卷全部拿去付印,只在 1867 年出版了第一卷。

此後,馬克思繼續注意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各種經濟現象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在 1873 年爆發的經濟危機等,用以來檢驗自己的研究理論。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說,在英國目前的工業危機還未曾達到頂峰之前,他絕對不會出版第二卷。

後來,當恩格斯幫助馬克思整理《資本論》的第二卷和第三卷時,不禁驚歎於馬克思有這麼巨大發現,卻將其在身邊擱置了 20 年之久而未出版。對此,恩格斯異常欽佩地說:

“馬克思在公佈他的經濟學方面的偉大發現之前,是以多麼無比認真的態度,以多麼嚴格的自我批評精神,力求使這些偉大發現達到最完善的程度啊!”

對於寫作《資本論》這件創舉,馬克思自己也說:

“我不能下決定在一個完善的東西還沒有擺在我的面前時,就送出任何的一部分。不論我的著作有什麼缺點,它們都有一個長處,那就是它們是一個藝術整體。但要達到這一點,只有用我的方法,在它們還沒有完整地擺在我的面前時,不能拿去付印。”

※ 本文摘自《告訴你一個馬克思的故事》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