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
文/陳安儀
每一對母女,或多或少都有一世的愛恨糾葛,這好像是一個避免不了的宿命──因為這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比母女之間更加親密幽微、複雜難解,且又影響深遠。偏偏,因為中國人一句源遠流長的「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讓很多女人一輩子煎熬其中,找不到出口。
我的外婆和母親,就是一對最典型的例子。大約十年前,我在部落格上寫了一篇〈親密仇敵〉,描述的就是她們之間互相折磨,至死方休的故事。令人大感驚訝的是,文章露出之後,點閱率極高。這十年來,不斷地也有女性讀者寫信給我,感謝我的文章讓她們獲得了力量,讓她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原來糾纏了一輩子的痛苦、罪惡和疑惑,並非自己罪有應得。七十四則一字一淚的留言中,我看到了許多小小受虐的「女兒」,長大之後成了傷痕累累的「女人」。如果她們不曾療癒自己,不曾學習醫治自己的心靈,那麼,這些曾經痛苦悲慘的女兒,將來仍然可能變成嚴重失職的母親,一代代傳承這如同天譴的「母女枷鎖」。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和外婆就一直處於敵對的狀態。母親說,外婆一直不喜歡她,不論她做得再多:煮飯,燒菜,洗衣,一手帶大小她十四歲的妹妹……但外婆從來不曾稱讚過她。媽媽從小不停地受到外婆各種惡毒的咒罵:「看看妳這個下賤的樣子!」「一副下女樣!」讓人不敢相信,這些話出自於親生母親之口。
此外,種種光怪陸離的遭遇,包括小時候,外婆一發脾氣就勒住她的脖子,威脅要把她掐死;嫌棄她不會讀書,長得胖,不好看;永遠不給她合身的衣服穿,甚至在與父親相親那天,還得在廚房裡生煤球爐,搞得一臉黑漆漆;然後,外婆竟還坐在客廳裡,跟第一次見面的爸爸告狀,說她不學好,半夜偷溜出去跟男人跳舞……令人匪夷所思。
外婆除了動不動就暈倒、尋死尋活,惹得外公發怒、全家雞犬不寧,作為達成目的的要脅手段之外,還有強烈的金錢控制欲與嫉妒心。外婆要求控管所有孩子的金錢,即使孩子婚後也不例外。總而言之,在母親的口中,外婆簡直就是個現代後母,心機既深,又會演戲,甚至心理變態地嫉妒女兒嫁得比她好……但是,奇怪的是,外婆始終對我很好。雖然,在媽媽的口中,那只是「做樣子」,但童年記憶中的外婆,對我始終言笑晏晏,和藹可親。
隨著我長大,母親和外婆的戰爭愈演愈烈,而我,更成了雙方角力的對象。我聽我媽抱怨外婆、外婆數落我媽,三十年來已經痲痹了,雙方的台詞,我都能倒背如流。剛開始,我還試圖拉攏、解釋,幫雙方說好話,但結果總是碰一鼻子灰。媽媽覺得我站在外婆那一邊,不了解真相;外婆也怪我是媽媽的女兒,只會幫媽媽來氣她。因此,我慢慢學會,不去提這些敏感話題,也不再試圖為雙方和解,只是做我應當做的,為人女、孫的陪伴。
直到媽媽得了癌症。從發病至臨終,外婆一次都沒有來探望過媽媽,甚至連一通電話也沒有。媽媽嘴上說「看開了」,但背地裡總是暗自流淚。我知道,媽媽心裡渴望的是她從來沒有擁有過的,母親的讚美、肯定、擁抱和──愛。我知道媽媽這輩子最遺憾的,就是她雖然擁有忠貞的伴侶、爭氣的兒女、成功的家庭,但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欠缺了一角──母女間親密的親情。
這一點,我真的很幸運。從來沒享受過母愛的媽媽,雖然剛開始也不太懂得傳達她的愛給我,但是,她一再地告訴我,她絕不會像外婆一樣地對待我,也努力地調整她自己的言行。因此,在經歷過我狂狷不羈的青春年少、叛逆衝突之後,天性的母愛還是勝過一切──媽媽展開雙臂迎接我的回歸。因此我們之間,有了完美的結局。
多年來,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外婆與母親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天底下竟然會有傷害自己子女的母親?為什麼這麼多女兒「想愛媽媽,竟然這麼難?」終於,這本《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心理師黃惠萱利用個案的故事,讓我有撥雲見日之感。看完了本書中二十種讓女兒痛苦、煎熬的母親類型,我除了忐忑不安地檢視自己之外,也終於明白,我的外婆,正是那個「殘忍的母親」,而母親竭力一生,不想當個「分裂的女兒」。
只可惜,我母親早走了二十年,我來不及帶著這本書裡的「療心練習」去教導親愛的媽媽:「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以自信取代懷疑」,「以客觀事實破除對方的操弄」,要以「拒絕」和「中斷」去面對外婆的心理缺陷。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地活著」,因為我們三個孩子和爸爸的愛,就是妳的美好人生……
但是,我相信許許多多、受困於母女關係的女孩和女人,皆將因這本書而自我療癒。「當帶傷的女人成為母親」,書中三十八個療心練習,將陪伴在痛苦中的每一個妳,讓妳擺脫心靈困境,享受美滿人生。
本文介紹:
《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本書作者/黃惠萱;出版社/寶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