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想讓未來的人說我們「好酷」嘛!──專訪《不瘋狂,不成功》作者高橋步
文/犁客
「書賣得好不好不是重點,」高橋步的表情若有所思,「只要讀者因為我的書而得到生存勇氣,那這事就做得很值得。」
高橋步寫的不是心靈雞湯箴言式勵志書籍,講到「生存勇氣」什麼的似乎有點誇張,但剛剛聊起「印象最深刻的讀者回饋」時,高橋步講到的幾次經驗的確自有重量。「印象最深的嘛⋯⋯」高橋步想了想,「有一個出獄的受刑人寫信給我,說讀了書以後覺得可以重新追求夢想;另一個讀者則是寫信說讀了書之後打消了自殺的念頭。收到這種信,我就會覺得暢不暢銷真的不是重點。」
暢銷與否或許不是高橋步在意的重點,但卻是讀者反應出來的事實。「因為我寫得很簡單、不複雜,」高橋步哈哈笑著,「所以每個人都很容易讀進去啦。」
持續做自己喜歡做的就很幸福
雖然是個暢銷作家,自己甚至經營過出版社,但高橋步一直不是大多數人想像中的文化人士,他比較像是個想到什麼就動手去試的熱血青少年──「我想不到什麼『想做但一直沒做的事欵』」高橋步歪著頭思索很久才這麼回答。在《不瘋狂,不成功》裡,他直接承認二十多歲決定出版自傳時,只是覺得「這個年紀就出自傳很酷」。
「那時只是想要讓很多人知道我、想要變得有名;」高橋步回憶,「現在出版書的時候,想的是要把心裡感到幸福的感覺與大家分享──我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當然還是常會遇到失敗,但因為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所以持續做就會覺得很幸福。」
從《不瘋狂,不成功》的內容來看,高橋步喜歡做的事,大概就是⋯⋯冒險吧?像書裡頭提到莫名其妙想當牛仔就跑到德州去的往事一樣;「那種年輕時候的冒險都比較小啦,」高橋步說,「現在喜歡做的,比那個大多了。像是辦學校,像是世界和平。」
教育體制的必要
雖然高中畢業後就開始進行各式冒險、似乎不大需要教育體制,但高橋步的確認為教育是要緊的。「我在印度和牙買加辦過學校,主要是幫助當地想要上學但沒有能力上學的小朋友,讓他們能有學習的地方。」高橋步說,「從前我不想上學,是因為覺得沒必要,在日本就算不上學,你還是能找到工作、或乾脆自己創業;但在印度那種階級制度那麼嚴重的地方,不受教育就很難改變你的狀況。」
辦學校不是簡單的事,就算費用設法大幅降低、小朋友也很有心學習,還必須面對該國公權力的態度;「舉例來說,印度政府一直不承認我們學校發的畢業證書,」高橋步聳耸肩,「最近他們終於願意承認了,我們花了七年的時間。」
除了翻轉階級、增加知識,高橋步認為教育的重要,還在於他想透過教育改變體制。
「如果讓全世界的小朋友在童年時就有機會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小朋友做朋友,那不是很好嗎?」高橋步講得很開心,「這麼一來,有朋友的國家,我們就不會想射飛彈過去;聽到哪個國家沒飯吃,我們就會送吃的過去。把國與國之間複雜的關係,變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簡單很多,成為一個互相幫忙的世界。大人當然也可以成為朋友,但如果從小開始做會更好,因為大家可以一起學習,一起玩。」
二十一世紀的人好酷
這番連現今熱血漫畫都已經很少見的世界大同夢想,高橋步可不是只有想想而已。
「跨國學校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每年暑假我們也會辦讓各國孩子一起生活的夏令營,再來是我們發展的文化品牌,會用書、音樂和電影來傳達這個理念。這些都是目前已經在做的。」高橋步一一細數,「此外,我們還會設法推動各國領袖制定相關計劃。」
高橋步當然明白這樣的計劃不會馬上成真,不過他仍然滿懷信心,「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這件事成真。」他熱切地說,「你想,這樣等到二十三、二十四世紀的人回到看看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就會說『哇,二十一世紀那些人做了好厲害的事,好酷啊!』」
等等,這不是和二十幾年前因為覺得「很酷」就想出自傳的心態一樣嗎?高橋步呵呵笑了,「對呀,我一直都沒變嘛,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