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華文朗讀節】DJ林貓王:「我沒有辜負這些歌。」
Photo Credit: 史比野塔

【2018華文朗讀節】DJ林貓王:「我沒有辜負這些歌。」

文/史比野塔

2016年林貓王製作的歌單「金曲獎作詞人獎精選:詩的字眼」創造了另一個平行時空,在那裏的林貓王不是DJ,而是金曲獎評審,挑選出他認為的最佳作詞。林貓王發現,許多自己喜歡的歌,詞都有詩的感覺,但如果因此稱他為「文藝青年」,林貓王會斬釘截鐵地回你:這樣有點太假掰。

並不是指文藝青年不好,而是林貓王認為自己不只聽「像詩的歌」,也聽大眾流行音樂。十幾年前開始在部落格書寫音樂文字,也在音樂雜誌當過編輯,現在是專職DJ,林貓王一直在音樂領域工作、生活,當一個音樂的推廣者。

「羅馬尼亞人的皮鞋上/羅馬尼亞人的鬍髭像雪/革命後的第三場雪/如此不夠,遠處/遊行的行列走過/七支鼓錘興奮激昂的斷裂」——陳珊妮〈乘噴射機離去〉

「如果說了後悔/是不是一切就能倒退/回憶多麼美/活著多麼狼狽」——五月天〈瘋狂世界〉

或許以詩人夏宇的〈乘噴射機離去〉入歌,或許像五月天偏日常對話的口吻,對林貓王來說,究竟什麼可稱為「詩體」?「日常對話使用了奇特組合方式,你會覺得那個東西在平常的對話當中不會出現。比如夏宇就會說:我今天做了一個夢/蘋果與樹。」林貓王舉例,「改成:我今天做了一個夢/夢見了蘋果與樹,就像一般口語了。」

是音樂是文學?感動人心就足矣

「我喜歡歌詞,因為它總是有辦法在某個時間影響到我,或是安慰到我,不只是旋律。」林貓王回想,自己某次在客運上聽美國電音樂團Glass Candy的〈Warm in the winter〉,過去聽到時非常快樂,可是那次卻哭了出來。「那首歌歌詞是在講:如果你曾經困惑於自己來這世界做什麼,我可以告訴你,你是這世界上最美麗的人、你不孤單。有種被安慰到的感覺,從此這首歌對我來說意義不一樣了。」

「歌詞」與「詩」之間,在音樂人巴布.狄倫(Bob Dylan)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時也曾引發一陣討論。林貓王說,身為音樂控當然樂見這樣的結果,但他也能理解文學界的反彈聲浪,就像詩人做音樂結果得了葛萊美獎的感覺。他並不那麼堅持事情必然如何的立場,近來更身體力行打破對立的界線。「比方一開始我不太敢在我的歌單裡放很多華語流行音樂,可是後來慢慢覺得說,這可以跟西洋歌是無縫接軌,而實際上接起來還蠻順的。」他認為DJ的工作就是讓聽者在聆聽的過程順暢,整體有個律動存在。當插進一首聽者預期之外的歌卻不感到突兀,往往令人感到驚喜。

Remix、Replay、Redefine

除了調整歌單,成長經驗多是透過專輯獲取音樂的林貓王,也漸漸接受當今串流、單曲式聽音樂的方式。他提到,過去的專輯製作,有些是概念式或故事性很強,比方今天製作一張以synth pop(合成器流行樂) 為主題的專輯,整張專輯都會有相關的元素貫穿。或者當代流行某種元素,也能在當時的各張專輯裡面找到蛛絲馬跡。而這些是精選輯裡頭聽不出來的。

但一直以來,歷史上的音樂都是以「單曲」方式呈現,專輯是二十世紀後才出現的載體。「既然歷史這麼短,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打破它呢?其實是可以打破的。我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要跟上這樣的潮流,就像今年陳珊妮在金曲獎頒獎典禮上講的,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不能被改變了呢?」因此與其倡導聽專輯,林貓王更希望能引導如何有系統地聽音樂。「像現在Google什麼都可以搜尋到,但要怎樣變成你腦海裡面的知識,相對來說反而困難。聽單曲唯一的壞處就是它留在你腦海印象有沒有辦法很久?」

因此除了企劃主題之夜,介紹特定曲風的歌曲外,林貓王也會思考,當今社會正在討論什麼樣的議題,哪些歌可以回應。「我一直在想要怎樣讓好音樂更被聽到,並不是你隨時有個idea,做出來貼出去,就會被看到。往往是社會上發生什麼事情,跟這個議題有相關,那個時候貼文,這首歌才有辦法得到最多的關注,比如最近就很值得推薦一些和婚姻平權相關的曲子。」雖然林貓王直嚷著太煽情不要寫,但當這些歌被善待、得到最大的關注,「我沒有辜負這些歌。」

「在音樂這條路越來越專精,其實我並不見得快樂。」即使大半時光奉獻給音樂,林貓王至今仍有種站在懸崖邊的感覺:明明已經這麼認真在聽音樂,卻還是覺得自己掌握的曲風好少。想要挖掘墨西哥或西非的音樂,想知道跟現在聽的音樂能不能結合,但力不從心、應接不暇的時候,壓力就產生了。「但是另一方面,可能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自己聽我手機裡面最喜歡的歌就會很療癒。」

音樂之於林貓王,又愛又恨,但他從未想過要放手。畢竟,音樂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啊。

文學電音派對——顏訥x徐珮芬x夏夏x陳栢青// 林貓王x白油

給我一個節奏,隨著文學鼓動——歡迎來到文學電音派對!當文學不再只是紙上的事,文字的抑揚頓挫和電音共振,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感受到!準備好釋放腦中的聲響了嗎?

電音派對上半場將選映《他們在島嶼寫作》中,余光中《逍遙遊》、劉以鬯《1918》、洛夫《無岸之河》的影像片段,同時邀請三位女作家顏訥、徐珮芬、夏夏及主持人陳柏青,朗讀作品並各自進行 20 分鐘的分享。

下半場則邀請作家錄下文學作品的朗讀片段,由 DJ 林貓王混音在現場放歌,同時油水投影藝術家白油進行現場創作。

時間:10/6(六)14:30─17:30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拱廳沙龍)
馬上報名】【活動頁面

2018華文朗讀節
華文朗讀節 Wordwave Festival
台北華山|高雄駁二|屏東 10/4-10/7 同步舉辦
粉絲專頁
Instagram

台北|10/1(一)-10/3(三) 華山光點電影院《讓想像力自由》電影專題放映
  |10/4(四)-10/7(日) 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7A中3館2F拱廳.青鳥書店
高雄|10/4(四)-10/7(日) 駁二特區INOURTIME、三餘書店、城市書店、高雄文學館
屏東|10/4(四)-10/7(日) 青創聚落、孫立人將軍行館、屏東市立美術館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聽音樂:

  1. 他可以找出療癒你的音樂,因為他明白:你想要的,不見得是你需要的──專訪蕾秋.喬伊斯
  2. 【評書青鳥】那些聲光轟炸的夜晚,音樂頻道重開機
  3. 【評書青鳥】馬世芳X陳德政:當音樂仍是危險的,談我們的「地下搖滾」年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