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為何西方科技業老闆越來越有意願僱用人文科系畢業生?

文/史考特.哈特利(Scott Hartley)

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允許學生追求自己的愛好,並培養他們挖掘愛好的能力。這項使命的重點任務,就是鼓勵學生接觸新領域的學問和其他文化、信念體系、調查論證的方法。理想境界是,多多接觸人文學科可以鍛鍊學生的心智,強迫他們思考各種立場與想法,進而使他們對某些觀點及偏見提出挑戰,同學之間為此辯論到三更半夜變成家常便飯。學校歡迎學生逕自按照志趣來選擇主修,這一點甚至比清楚了解自己未來要從事何種職業更為重要。學生入學時本來打算主修經濟或英國文學,但選修了一門都市社會學之後,發現自己對都市規劃有強烈興趣,或許便決定要走都市研究路線,以城市規劃或治理為職志。這名學生也許有朝一日會學以致用,與技術專家合作,開發出有效率的都市運輸系統,將無人駕駛車輛導入其中,或是從人口統計分析來思考如何為房地產訂出更合理的價格。

唯有廣泛接觸各種知識和思考方法,深入研究周遭環境的本質,懂得如何解決問題,才有機會去發掘自己最有興趣的東西、將來要投身於何種工作,這便是人文教育的治學核心。人文教育傳授給學生的是學會學習和熱愛學習,而不是教學生學習怎麼工作。這是一場思想上的冒險,也是在培養學生基本的智識技能,讓他們做好準備,繼續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追求別的志趣,無論他們在新方向上是否受過相關的正式訓練都能遊刃有餘。這些基本的技能包括了批判思考、閱讀理解、邏輯分析、論證、清晰且有力的溝通能力,也都是在為學生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

喬治亞.紐珍在2015年一篇為獨立院校理事會所撰寫的文章中提到,「總是不斷有各行各業的新鮮人(從企業領導崗位到犯罪防治、從外交到牙科、從醫療到媒體)熱切地提到他們探索藝術、人類學、哲學、歷史、世界宗教、文學、語言這些學問時所得到的種種益處,無論他們大學的主修科目為何或從事何種職業。事實上,這些畢業生往往將自身成就歸功於大學時期得以接觸到各種思考模式。」這些成就自然也包括了科技類產品和服務的創新。2015年《富比士》雜誌6月號刊登了喬治亞.紐珍所寫的文章,他在文中提到Slack創辦人坦言哲學教了他不少東西。「我學會如何用文字清晰明確地表達,也學會怎麼跟著論據走到底,這在開會時很有用。我又從科學史認識到人是怎麼對某件事信以為真,比方說以前大家都堅信這個老舊概念:空氣中有乙太之類的東西在傳播重力,直到被證實不是真的為止。」他回憶說。

人文教育對這些基本技能的養成,正是這麼多雇主不顧某些科技巨擘悲觀的警告,仍執意要僱用人文科系畢業生的原因。2013年《人文教育》雜誌(Liberal Education)刊出的一份調查研究指出,七成四接受調查的雇主回答人文教育是「當今全球化經濟下奠定成功基礎的最佳途徑」,而這些雇主當中有不少是科技業的老闆。LinkedIn握有價值連城的資料,對於何種背景的人受僱於何種職業瞭如指掌,該企業在2015年進行一項研究,結果發現「人文領域的畢業生比技術類科系的畢業生更快進入科技業職場。踏入科技產業的文科畢業生日益增多,2010到2013年之間,其成長率比電腦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修生高出10%。」

敏捷的思考力對公司的重要性不亞於技術專業,這也是當今公司用來在創新之路上保持領先的要素。本書會一再提出例證,探討畢業於人文領域的「文科人」究竟如何大膽一躍,跳入完全未知的領域中,將各種領域的線索串連起來,去感知連專家也忽略的問題,並且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去掌握他們所需要的任何知識,以利推動他們的創新構想。這並不是說只有人文教育才能鍛鍊敏捷度,許多技術領域出身的人也非常有創意。這裡的重點在於,人文教育會積極鼓勵學子培養這些能力,其重要性跟理工科不相上下。

近幾年來,矽谷有不少首屈一指的公司僱用了很多沒有技術背景或對技術知識所知甚少的員工,這些員工也多半沒有在科技公司待過的經歷,而公司卻在設計、銷售、品牌建立、顧客關係管理及產品開發行銷上借重他們的專業。從當前最新的現況可以看到,文科生在許多最具創意又成功的商業新點子上扮演關鍵性角色,同時也是推動核心產品開發不可或缺的人物。其中有人把他們從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或心理學這類主修科系學到的特殊調查分析技巧應用在工作上,也有人從事不曾為此受過特殊訓練的職業,凱特琳.葛利森就是一個例子。文科人協助消弭各種專業的隔閡,以巧妙的方式運用技術途徑來解決各種問題,並建立必要的跨職能團隊,開拓大有可為的創新版圖。他們正在將自身對如何考量人性因素,以及如何充分發揮新科技的力量以改善人類生活的重大見地,與世界分享。

文科與理科這兩種專業的交匯之處,誕生了今日最令人雀躍又最具影響力的創新之舉,以更強大的途徑來解決教育、健康醫療、零售業、製造業、治安及國際安全等諸多領域中的重大問題,這種創新就是重量級投資人彼得.泰爾在他2014年的著作《從0到1》(Zero to One)所說的「獨一無二」的創新。正如馬克.祖克柏於2016年8月與Y Combinator總裁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訪談時所強調的:「我一直認為大家應該從想為這個世界解決的問題著手,而不是先決定要不要開公司……致力於改善社會的公司,就是最棒的公司。」這些創新者提升了我們培養下一代學習熱忱的方式;他們利用人類心理學的知識和說服力,讓預防醫學有重大進展;他們協助政府更公開透明、更民主,並且促使人際溝通更有效率、品質更高。創新者探究「大數據」這股洪流的潛力,巧妙地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這類的尖端科技。這種轉型式創新的時代,才正要開始而已呢!

※ 本文摘自《書呆與阿宅》,Chapter 01 〈文科人在科技世界中的角色〉,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