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滿足所有對女性的要求,不是凡人辦得到的。──專訪《好女人受的傷最重》作者賴奕菁
文/犁客
「如果你的腳被桌子壓到,好痛,」賴奕菁問,「你應該先止痛,還是先移開桌子?」
賴奕菁認為,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況不佳、可能影響生活其他層面時,找精神科醫師是比較好的選擇,「最重要的是,精神科醫師可以判斷患者的症狀是不是病癥,確定該怎麼處理。」賴奕菁解釋,「有些情緒反應只是一時的,但有些可能與生理的病痛有關,精神科醫師可以在這方面提供專業的解讀。」
因為精神科醫師除了與其他醫師一樣,必須經過七年的醫學院訓練,還得加上三到四年的精神科駐院醫師歷練,病患的生理與心理問題,他們會同時關注。「當醫生的優勢是『武器』多,」賴奕菁笑道,「除了一併注意生理狀況,我們也可以適時加入藥物輔助,就像受傷時用石膏和拐杖。」
很多病人並不想拿藥。「因為用藥彷彿在身上烙了印,」賴奕菁說明,「患者覺得拿了藥就代表自己真的有病,會覺得自我否定;或者他們會擔心自己被藥物控制。但從另一方面講,有些家屬會要求我們開藥給患者,因為他們認為藥物可以控制患者。」
賴奕菁認為,藥物的功能,在舒緩生理症狀,「讓身體覺得好過點,心才能轉念。所以我說藥物是輔助,不是控制。」而在診療的時候,賴奕菁也發現有些患者會逃避面對問題的癥結,不去解決,所以除了開藥,也得用譬喻的方式勸導患者面對問題,「所以會問『腳被桌子壓到該怎麼辦』這種問題,患者比較容易明白該怎麼選擇比較好。」
要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
觀念通了,就可以開始改變,「改變得要step by step一步一步來,不可能聽醫師講了一次就什麼都好了。」賴奕菁說,「醫療是個協助改變的選項,病患在醫院之外的地方怎麼做,才是重點。如果患者的狀況與其他人有關,我會提供具體該做什麼的建議,但需要患者自己進行溝通。」
因此,精神治療需要建立長期的醫病關係,「慕名而來的患者,不見得會馬上獲得他們想像中的效果,」賴奕菁說,「我們在診間做的事其實是花時間的手工業。」
有些人以為找精神科醫師只是在找人聊天,但賴奕菁指出,精神科醫師除了可以判斷患者是否也有生理方面的疾病之外,那些「聊天」其實就是診察的一部分,「看起來好像在聊天,但其實是醫師在套話;」賴奕菁說,「我們要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利用話術去看患者的反應,從中做出診斷。現在資訊發達,有些患者會先在網路上找到一些評量表,先自我評量,這也需要醫師再做確認。」
奇妙的是,在這個時代,雖然已經可以在網路上找到某些專業協助,但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往往仍然不知道原因。
上一代的教誨還背著,新的人際關係已形成
「有些時候,我們會被所謂『好』的價值觀所限制,這種價值觀一代傳一代,在我們身上會產生新舊價值的衝突。」賴奕菁表示,「上一代的教誨還背著,但新的人際關係已經形成。要在變化中的環境裡生存,同時又要完全符合被期盼的『好』形象,問題就會出現。」
女性常是這種情況下的受壓迫者,越想要做一個「好女人」,就越容易受到旁人的壓榨──而這些「旁人」,多是關係親近的人。為了家庭和諧、為了子女幸福、為了成為稱職的妻子或媳婦⋯⋯女性會因各種五花八門的理由被要求成為某種「好」的標準,但這些標準其實不但常是雙重標準根本沒有標準,而且提出要求者所持的理由大多也似是而非。
賴奕菁在《好女人受的傷最重》裡,記錄了許多這類案例,來自她的診療觀察,也來自她的個人體悟。
「我覺得我的運氣很好,從小一直成績不錯,考進好學校當了醫生,父母親沒有規定我怎麼
發展,婚後夫家對我也沒有限制。」賴奕菁說,「很多人眼中,這像是人生勝利組;我也常常覺得:我什麼事都辦得到。」
自以為什麼事都辦得到,但在面對價值衝突時,賴奕菁也曾遭狠狠打擊。「那時我想,我不是什麼都做得到嗎?為什麼這些事做不好?」賴奕菁回憶,「後來我想,如果我做得這麼辛苦,那麼許多資源助力都比我少的其他女性,不就更辛苦?」
賴奕菁意識到:要同時滿足加諸女性的所有需求,不是凡人辦得到的事。但沒有人真的是超人。
發聲的對象
「這是寫書的原因之一。」
《好女人受的傷最重》一方面像是賴奕菁診療經驗的副產品,記錄了發生在診間裡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讓讀者在還沒去找精神科醫師前自我省思,從別人的故事裡獲得檢視自己生活的角度,思索自己的處境。
「真的要確診,還是該和精神科醫師討論;」賴奕菁說,「但很多在生活當中可以做的溝通和討論,大家或許可以從書裡就獲得具體的建議。」
事實上,賴奕菁寫書,還有鼓勵讀者獨立思考的用意。「台灣的教育傾向於讓長輩控制晚輩,不鼓勵思辨和獨立,」賴奕菁說,「這不但會容易引發剛提到的新舊價值衝突,還可能把晚輩訓練成媽寶,一切以長輩說的為準。」
事實上,社會的確正在變化。「我們上一代反抗者爭取的事,已經是我們這一代的日常,而我們下一代的行為,連上一代反抗者都會覺得叛道離經。」賴奕菁認為,少子化讓父母不會限制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姓氏、財產等等與繼承有關的法律觀念也正在轉換, 如果還固守「家庭主婦是種沒有產值的身分」及「娶老婆就是要她負責家事」等等傳統觀念,對人際相處而言並不是好事。
這是《好女人受的傷最重》發聲的對象。
卡在新舊價值間受苦的女性該讀,處於加諸迫害位置但不自覺的所有人也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