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只把這裡當成船,但這裡其實是我們的家──《這裡不是一條船》新書發表會

有人只把這裡當成船,但這裡其實是我們的家──《這裡不是一條船》新書發表會

文/鄭南榕基金會

為紀念「新國家運動」三十週年,鄭南榕基金會特別策劃專書《這裡不是一條船》,書名取自鄭南榕手稿、封面為得獎設計師廖小子精心設計,由逗點文創結社出版,選在12月10日發行,不僅呼應世界人權日七十週年,也向三十年前於《自由時代》週刊刊登「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因而收到「涉嫌叛亂」傳票的鄭南榕先生致敬。

坐船心態與深耕心態。
這裡不是一條船。這裡是一塊固定在地球上的土地。

發表會中,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許景河及新國家運動總指揮黃華出席致詞,並由基金會董事同時也是鄭南榕么弟鄭清華先生代讀逗點文創結社總編陳夏民的致詞,以及民視台灣學堂執行長楊宗澧代讀許世楷(「台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作者)的祝賀詞。作者群多位重量級老師也連袂出席:台灣中社社長廖宜恩、政大俄羅斯研究所教授魏百谷、東華大學民族系教授施正鋒、詩人劉慧真、與原住民運動者Isak Afo牧師,小說家臥斧不但是作者群之一,也代表全國最大電子書通路Readmoo出席,允晨文化總編廖志峰也現身力挺。

回望、凝視、借鑑與前行──「新國家運動」到「台灣獨立」

1988年,鄭南榕與時任台灣政治受難者聯誼總會會長的黃華,共同策劃為期四十天的「新國家運動」,以「愛與非暴力」為原則走遍全台灣舉辦遊行、演講,提倡「新國號、新憲法、新體制、新國會、新政府、新社會、新環境、新文化」,喚醒社會大眾對於台灣獨立建國意識的自覺。本紀念專書分為三大章:「回望:新國家運動的歷史回溯」爬梳1988年新國家運動與後續海內外台獨運動的脈絡;「凝視:不同族群的新國家期待」由四位不同族群背景的作者執筆,討論或定義新國家的內涵;「借鑑與前行:如何獨立」分別借鏡四個國家爭取獨立建國的經驗,並從「法律、文化、教育、軍事」探究「如何獨立」的實際面實踐。全書由老中青三代分別執筆,激盪不同世代對台灣成為一個國家的期待。

鄭清華先生則於日前接受寶島新聲廣播訪問,談本書出版初衷與期盼,預計於12月30日下午14時00分在寶島新聲播出(FM98.5),敬請鎖定。

實踐行動思想家鄭南榕生前遺願:「獨立,是台灣唯一的活路」

鄭南榕基金會自2016年與逗點文創結社合作,出版紀念鄭南榕生前策動的三大社會運動:2016年出版《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紀念1986年519反戒嚴綠色行動,2017年出版《名單之外》紀念1987年228和平日運動,今年則出版《這裡不是一條船》,期待能帶領台灣人共同實踐鄭南榕遺言:「獨立,是台灣唯一的活路」。明年也預計出版探究鄭南榕「出版者」身份的專書。

基金會除了出版書籍讓民眾更認識鄭南榕,也將在明年鄭南榕殉道三十週年之際,聯結全國各地文化團體,共同獻上首屆「自由之路藝術節」,以藝術文化手段,開拓一條永續生存的建國之路。

這裡不是一條船》將在12月12日於各大通路上市;Readmoo讀墨電子書在12月10日獨家首賣,陳夏民在致詞中提及,電子書先於紙本發行別具意義,今後也會協助基金會將過去的出版品,轉換成更合新時代、更有彈性的形式。即日起,只要捐款鄭南榕基金會290元,即可獲得一本專書,還有機會獲得「新國家運動」復刻旗一面,歡迎至基金會認捐!

►►鄭南榕基金會【官方網站

地表最強出版人鄭南榕:

  1. 一個編輯如何透過出版,改變一個時代──《百分百教戰手冊》新書記者會
  2. 【看展零距離】對「自由」尊重與捍衛──台北國際書展與二二八和平日運動的三十週年
  3.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地表最強出版人,其實早就誕生在台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