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老闆為何要聽設計師的意見?

文/山口周;譯/李璦祺

目前,有愈來愈多設計師和創意人受雇於企業,擔任經營者的諮詢顧問,不僅在設計、創意領域,甚至在整體經營上給予意見。舉例來說,除了先前提到的優衣庫的佐藤可士和,以及良品計畫的顧問委員會外,軟銀收購日本沃達豐(Vodafone),進軍行動通訊業之際,也雇用了大貫卓也,作為外部顧問。大貫卓是以豐島園主題樂園和杯麵廣告而聞名的創意總監。

一般人聽到經營者聽取外部意見時,大多會想到的都是管理顧問。但現今已有許多企業經營者,不只雇用經營管理顧問,還會雇用設計師、創意人當作顧問。一般人認為設計與經營管理的關聯只在 Logo、商品設計等領域上才會產生交集。但我認為,「設計」與「經營管理」有著本質上的共通點,正因這種本質上共通點的存在,在設計或創意界中工作的頂尖人士,才能給予經營者高附加價值的建議。

那麼,兩者共通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去蕪存菁」。這種精華若用視覺呈現出來,就會成為設計;若以文章表現,就會成為文案;若表現在經營脈絡上,就會成為企業願景或經營戰略。雖然我們對最後產出的結果,給予不同名稱,但這和知識生產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思考方式十分相似。也就是說,設計師、創意人平常的思考方式是,對精華進行推敲琢磨,用在設計表現或文案上,而他們在和經營者對話時,也是用相同的思考過程,推敲琢磨企業的策略和願景。

想要確實掌握這種「本質的共通性」,就必須確實理解,經營行為的本質是「選擇與捨瑣(abstraction)」。經常可以聽到「選擇與集中」的戰略,但這只是同義反複(tautology),因為人做出選擇後,關注的重心自然會集中在所選之物上。但更重要的是「選擇與捨瑣」,也就是「選擇」後,必須「捨棄」。

富山和彥是在日本航空重建中發揮核心作用的經營共創基盤顧問公司(Industrial Growth Platform, Inc.)的CEO,他寫過一本書,書名恰恰是《選擇與捨瑣》,書中指出「強大的公司」不是擅於「選擇」,而是擅於「捨瑣」,意即「捨棄」。

許多人以為「優秀的決策」就是「選擇優秀的提案」,實際卻是相反。「優秀決策」的本質不在於「選擇」,而在於「捨棄」,也就是「將乍看之下全都十分優秀的眾多提案加以統整,大刀闊斧地捨棄」。「大刀闊斧地捨棄」這一點,也是設計、創意上的一種重要本質。

決定不做什麼事,和決定做什麼事一樣重要。無論對公司而言,或對產品而言,都是如此。

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

※ 本文摘自《美意識》,原篇名為〈經營者為何要聽取設計師的意見?〉,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