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鋰礦淘金熱——玻利維亞的鋰礦夢
文/李永適
隨著行動電話、電子產品和電動車帶動鋰電池的需求成長,預估從現在到2025年,全世界對於原料碳酸鋰的需求量將再增加15萬公噸,總計達42萬公噸。在過去四年間,鋰的價格也上漲了將近三倍。被喻為「21世紀白色黃金」的鋰是最輕的金屬,能儲存大量電力,因而在全球各地掀起了採礦熱潮。
鋰工廠的工人使用鐵鎚擊碎一塊鹽層,因為鹽塊經常會阻塞將含有鋰的鹽水運輸到蒸發池的管線。乾燥的鹽則堆積在蒸發池四周。PHOTO: CÉDRIC GERBEHAYE
目前全球鋰產量首屈一指的國家是澳洲,除此之外,在已知的鋰礦藏中,有四分之三集中在稱為「鋰三角」的智利、阿根廷及玻利維亞。然而除了智利和阿根廷皆已於上個世紀晚期陸續投入鋰礦產業,玻利維亞雖然礦藏豐富,卻因政局因素而進度落後,至今仍未達到商業開採規模。
另一個關鍵的阻礙是,玻利維亞重要的鋰礦來源烏由尼鹽沼,因含有較高濃度的鎂,如何將鎂分離出來,讓鋰達到電池等級的純度,就成為他們最大的挑戰。
玻利維亞是南美洲最窮的國家,平均有將近40%的人口活在貧窮線之下。隨著地球另一端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推動鋰消耗量每年10%的成長,玻利維亞也渴望趁著鋰礦開採熱潮迅速致富;在這期雜誌〈鋰礦淘金熱〉一文中,玻利維亞副總統阿爾瓦羅.賈西亞利內拉甚至視鋰為該國「經濟的引擎」。
這個給予玻利維亞巨大希望的鋰礦夢,或許真能帶來財富,不過現階段除了技術問題有待解決,採礦是否會瓜分掉農業用水,或是破壞智利紅鶴的繁殖地,乃至於鄰近城鎮究竟是否因此受益,都是這片希望之地下方暗藏的種種隱憂。
玻利維亞能否因採礦熱潮走出貧窮困境?
※ 本文摘自《國家地理雜誌2019年2月號》, 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