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截自 Youtube影片

當毒梟成為網路賣家,不止有問必答,還親切有禮?

文/湯姆.溫萊特;譯/吳煒聲

透過網路購買毒品似乎對相關人等都很危險。瀏覽記錄會被保留下來,信用卡公司也會警覺這類違法線上付款。然而,詐欺技術已飛躍成長,早已克服障礙,讓買賣雙方得以掩蓋行蹤。首先,演化市場之類的網站隱藏於所謂的暗網,暗網屬於網際網路的一部分,卻沒有被普通的搜尋引擎列入索引,只能用特殊瀏覽器才能造訪,而最受歡迎的軟體是「洋蔥瀏覽器」(TOR browser)*5。它使用最初由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研發的技術來執行所謂的「洋蔥路由」(onion routing)。這種技倆會讓網路流量在伺服器之間互傳,像洋蔥一樣將訊息層層加密,故有此稱號。(暗網的地下網站有很有趣的尾碼.onion,而不是更常見的.com或.net。)「洋蔥路由」能讓用戶的網路瀏覽記錄無法被人追蹤。假使你是政治異議人士、間諜、調查記者(investigative journalist),甚至是毒販,這種上網手段確實很方便。

*5TOR 是 The Onion Router(洋蔥路由器)的縮寫。

再來是付款問題。比特幣(Bitcoin)恰好派上用場。比特幣是全球最重要的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系統,不依靠中央銀行運作,而是仰賴電腦網路在「挖礦」(mining)過程中執行複雜的數學運算來產生新的「硬幣」。設立比特幣帳戶有點麻煩,但並沒有特別複雜,而且和洋蔥瀏覽器一樣,使用這種貨幣完全合法。比特幣的價值起伏很大:二○一三年初,它的價格不到十五美元,當年十一月底時就飆漲到將近一千美元,然後在二○一四年底跌回到三百美元。但是網路購物者願意忍受比特幣暴漲暴跌,因為這種數位貨幣如同洋蔥瀏覽器,能讓他們隱藏身分。

無法追蹤的瀏覽方式與匿名付款相互結合,使得網路犯罪市場蓬勃發展。暗網不僅賣毒品,也販售各種令人生厭的東西。數位公民聯盟估計,銷售清單中大約三分之二是非法麻醉品。其餘三分之一的物品或服務則更加邪惡。較大的暗網通常都不會販售非法的色情影片與殺人合同,據說有人會在暗網更陰暗的角落偷偷提供暗殺契約。然而,多數地下黑市網站會毫無顧忌地銷售武器,從(打架用的)指節銅套(brass knuckles)、手槍到槍械的 3D 列印藍圖。被盜竊的信用卡資訊、偽鈔與假身分證也賣得嚇嚇叫。暗網還賣一些奇奇怪怪、不甚起眼的小東西。我瀏覽了演化市場的「吸毒用具」(drugs paraphernalia)區塊,發現用來吸食冰毒的玻璃菸斗*6(美國製造!!!完全不含鉛和添加劑,不像中國製造的垃圾)以及電子包裝袋封口機〔製造商展示如何用它在開封的奇多(Cheetos)玉米棒包裝袋之內密封一批大麻〕。最奇怪的是,有一家供應商專門針對需要通過藥物測試的人,兜售「乾淨的合成尿液」(synthetic clean urine)。供應商「包你驗尿過關」(CleanU)最務實,販售名為「掩護陰莖」(ScreenyWeeny)*7的商品,號稱是「全世界最好的假陰莖,採用按壓即尿的技術。」假陰莖有五種顏色可選,包括「北歐白」(NordicWhite)*8和「拉丁棕」(LatinoBrown)。顧客評價都不錯。

*6冰毒燃燒後會發出刺鼻氣味,吸毒者會用水煙斗形式的冰壺,利用水來過濾嗆人的氣味。
*7screen意為藏匿包庇,weenie意為小陰莖。
*8具有北歐日耳曼民族外貌的人,指身材高、黃頭髮和藍眼珠。

這些暗網目前成交了多少毒品交易量?吸毒者年度報告「全球毒品調查」(Global Drug Survey)指出,某些國家的民眾已經習慣透過網路購買毒品。這項報告是選擇加入(opt-in)的調查,表示全球大約八萬名參加最新一輪調查的人無法代表普遍人口。然而,這份報告足以顯示,經常吸毒的人逐漸習於上網購買毒品。總體而言,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說他們曾上網買毒品。美國的比例為百分之十四;英國的比例最高,達到百分之二十二。[2](可見毒品產業類似於合法的零售業:英國人也最愛上網買普通商品。)

即便這些數字也或多或少低估了網路經濟扮演的角色,因為有證據指出,暗網的許多客戶就是經銷商,他們透過這些網站來批量購買商品。許多供應商替大量購買的客戶提供折扣,後者購物顯然不是為了個人消費。在演化市場網站,名叫「荷蘭專家」(DutchMasters)的賣家接受了想購買半公斤以上古柯鹼的人詢問。如果按公克銷售,這麼多的量足以賣到數萬美元。針對原先絲綢之路銷售商品的一項學術研究估計,該市場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商品是針對經銷商。從價值來看,這類「企業對企業」(business-to-business)交易占了該網站買賣的百分之三十一至百分之四十五之間。[3]倘若如此,即使是從經銷商或朋友「離線」(offline)購買毒品的人,也可能買了在供應鏈早期階段透過網路交易的毒品。

很難估計網路毒品經濟的總價值,尤其因為比特幣的幣值會巨幅波動。FBI最初估計,營運兩年半的絲綢之路促成了十二億美元的交易額,但後來又下調這項粗略估算:先前估計時,比特幣的幣值接近高點,但是絲綢之路的多數交易是在比特幣幣值較低時所進行。FBI根據每筆交易進行時的波動比特幣幣值來估算,修正後的數字比原先低了許多,只剩二億美元。全球毒品市場的總值約為三千億美元,前述數字與其相比,無疑小巫見大巫。然而,僅兩年便有這種交易量,實乃非比尋常。反觀一九九七年,當時電子灣已經上線兩年,即將在股票交易所上市,每年的營業額也只有大約一億美元。如今,這個交易平臺每年大約經手八百億美元的商品。絲綢之路的暗黑繼任者已經壯大不少,若能跟傳統網路企業一樣以相同的速度成長,可能在十到二十年之間便會分食一大部分的毒品交易。

他們的前景仍然堪憂。絲綢之路已經垮臺,表示暗網界的市場仍然無法逃過恢恢法網。只要營運者決定黑吃黑騙錢,包括演化市場的其他暗網也會下線。〔演化市場於二○一五年神祕消失時,人們認為該網站的管理員騙取了大約一千五百萬美元的比特幣託管金(escrow)。〕暗網都仰賴比特幣和洋蔥瀏覽器來運作,各國政府只要禁止這兩項服務,便可拆了這些地下網站的臺。

目前沒有任何禁令跡象。德國財政部已將比特幣視為一種貨幣,表示可以對它徵稅。美國的溫克沃斯雙胞胎(Winklevoss twins)幾乎掀起了網際網路熱潮(dotcom boom)。這對兄弟曾控告臉書(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竊取他們的臉書構想,爾後投資金錢創立比特幣交易所。到目前為止,多數民主政府都不願意取締洋蔥瀏覽器,因為它雖然會被非法誤用,卻仍有合法用途。英國的「國會科學與技術辦公室」(Parliamentary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便反對禁令,指出民眾在二○一一年的「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期間廣泛使用洋蔥瀏覽器,西方檢舉人和祕密記者亦是如此。如果匿名網路市場被視為真正的威脅,或者被更多人用來計畫或資助恐怖主義,各國政府的態度可能會改變。然而,試圖禁止洋蔥瀏覽器的政府(包括中國)卻發現窒礙難行。絲綢之路倒臺之後,新的暗網便迅速興起,表示各國即使聯手打擊暗網,不久之後也會出現替代瀏覽器與新的數位貨幣。網路零售業不會消失,無論販毒市場或合法經濟皆是如此。警察可能不樂見這點。然而,某些已經站穩腳步的毒梟備受網路革命的威脅。這些毒販相當痛苦,警方只是傷點腦筋,根本不算什麼。

網路世界中,和善萬分的毒梟們

隱藏市場在幾個重要層面與開放市場不同。想像一個普通、開放的市場,人們在此買賣合法產品,比如蘋果,這是經濟學教科書常舉的標準商品。有蘋果的人會把蘋果拿去市場販售,想買蘋果的人會去找這些賣家。買家會看看有什麼貨色。如果賣家訂價太高,買家就會去別處找貨。假使買家出價過低,賣家也會把蘋果賣給別人。買賣雙方都滿意交易條件時,價格就會定下來。這是價格機制的基礎,神奇匹配了全球市場經濟的供需。

現在來看非法商品(例如毒品)的市場。商品是非法的,必須祕密進行交易。除非法治不彰,開放的非法商品的市場根本不存在,讓買家可以比價,賣家能夠兜售商品。買家只能透過關係或其他方式從認識的經銷商購物。同理,經銷商通常只能把商品賣給他們認為願意付錢且不會舉報他們的客戶。

由此可知,毒品市場無法高效率運作。消費者可能以每公克二百美元的價格從可靠的經銷商買到品質不好的古柯鹼,卻不知道另有賣家會以一半的價格提供更好的毒品。買方若能充分打進吸毒圈子,最終還是會找到其他賣家。然而,消息要傳開,還得花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好的聯繫人,買家仍將以高價購買劣質毒品。反過來說,經銷商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可能有潛在顧客願意以更高價購買他們的產品,但他們很難找到這些人。賣家愈用力宣傳自己高價值和高品質的毒品,愈有可能失風被逮:販賣非法產品,能打的廣告有限。[4]這種結果被稱為網絡經濟(network economy)。玩家不會參與公開市場,只會與屬於自身網絡的人來往,這些人可能是親朋好友或以前的獄友。

在這些條件之下,老牌經銷商就很穩妥。網絡市場有個重要特徵,就是非常有利於現有企業(賣家),因為這些人有時間建構最強大的人際網絡。讓我們想想多年來一直在同一座城市販毒的人。他知道向誰批購毒品,手頭也有很多客戶。他也可能買通了警察,讓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在再想一個年輕剛起步的毒販。他發現當地市場缺乏競爭力,毒品被人摻水卻賣得很貴。這個小夥子應該很容易打進市場,分食一些客源。然而,進入毒品市場(屬於一種網絡經濟)並非易事。想大量購買毒品,需要有高層的聯絡人,但很難建立這種管道。以較少的數量出售毒品又得找到第二批且更多的潛在買家。新賣家若沒有購買和銷售毒品的網絡,可能經營不下去(這還沒把老牌經銷商有可能對侵犯地盤的人不客氣這件事考慮進來)。因此,即使現有賣家服務不周且高價賣貨,也能在競爭有限的局勢中存活。盧.里德必須「等這個男人」,因為他找不到其他賣家;而「這個男人」心中有數,所以老是遲到。

網路毒品交易顛覆了前述情況。上網購物時,要學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必等待。我瀏覽了演化市場,匿名註冊便能用網站內建的傳簡訊系統向賣家發送訊息。不到二十五分鐘就有人回覆我的問題。每個人都在一到兩天之內回覆,語氣和善,悉心回答我對於劑量和包裝的問題。我故意向一位外號「殘酷86」(vicious86)的甲安菸斗賣家提出煩人的問題,問他是否願意接量身訂製菸斗的禮品訂單。這個人很客氣地回信,說他不接這種訂單,並且祝我好運,希望我能找到願意提供客製服務的賣家。在網路的其他領域,網友在匿名發文時通常會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無禮,但在毒品交易的世界,網路賣家卻比街頭毒販更為友善。

其實,當「這個男人」上網販毒時,他得精通各種形式的客服。網路毒販不同於街頭賣家,必須明確說明交易條款。如果產品未能到貨,多數賣家都會提供某種形式的補償。有人甚至聲稱他們賣的是「公平交易」(fair trade)或「非衝突」(conflict free)古柯鹼:這種說法過於浮誇,純屬虛構,因為全球的古柯鹼供應掌控於一群殺人的卡特爾手中。然而,有趣的是,毒販正在模仿一般零售商的策略。在匿名環境中,玩家都是壞蛋,所以你可能認為很難去建立信賴關係,但暗網卻彷效電子灣來建構「回饋」系統,讓玩家得以累積信賴感。買家可以給賣家正面、負面或中性的評價,還可以留言評論。賣家能夠查看買方的交易完成數。跟電子灣一樣,參與者跟有一連串正面評價的用戶交易時會更有信心,也可能避免與記錄不多的人進行高額交易。德國的搖頭丸銷售商「平檐帽」(Snapback)在銷售頁面聲稱:「我們要建立忠實的客戶群。唯有如此,才能永續經營,買賣雙方也才會快樂。」平檐帽表示,如果貨物丟失,至少已達成十筆交易的客戶可獲得百分之三十的退款,或者付半價便可重新出貨。顧客若已經達成三十筆交易,則可退款一半。多數賣家都提供類似的交易條款。

能夠說服壞蛋相互信任,似乎難以置信,但回饋系統似乎讓這群壞蛋產生一種榮譽感。舉個最怪異的例子,請看遭竊銀行帳戶的線上廣告。某些毒販替自己的行徑提出偽道德(pseudo-moral)辯護(宣稱別人有權決定要吸食什麼,或者禁毒行不通;藉口很多,不一而足),但掏空別人的儲蓄,可就編不出什麼道德理由了。即便如此,賣家也急於推廣公平交易的標準。有個人兜售「遭監聽的」(sniffed)信用卡資訊(亦即從網路購物網站竊取的信用卡),替他的產品提供保險。八美元便可買到被竊盜的卡。如果買家願意付十美元,而且在購買後八小時內就使用(一旦持卡人發現不對勁,會立即取消被盜取的信用卡),只要卡號失靈,他會再提供新卡。客戶對這位賣家的評論很棒。有個傢伙說道:「第一張卡沒效,他就送了第二張卡。我沒有唬爛,我從 Apple 直營店買了一支 iPhone 6!我一定會再光顧!」有趣的是,一旦有人質疑買家或賣家是否誠實時,他們都會大動肝火。「我要求換卡之後,就被叫做騙子。買了三張卡,只有一張能用。」某位顧客語帶憤怒,抱怨別人稱他為騙子,因為他只想購買被盜取的信用卡好好過活。

為何毒販如此認真看待網路的客戶服務,回到現實世界時服務卻如此糟糕?原因是絲綢之路或演化市場這類暗網更像傳統市場,而非網絡經濟。賣家會公開宣傳,買家可自由比價。買賣雙方皆能與市場的人交易,不僅只能與認識的人交易商品,因此「網絡」(network)需求消失了──反過來說,老牌經銷商不再具備優勢。賣家被迫在價格、質量和客服方面更加認真和對手競爭,無法僅靠以前建立的關係便能經營下去。此外,新賣家進入市場相對容易,因為進入障礙(barrier to entry)極低。要批量購買毒品,不再需要與國際走私集團有掛勾,而且要賣毒品也不必在街頭蹓躂或在夜店鬼混。像 Etsy 這樣的網站協助業餘珠寶商出售商品,使其不必耗費精力去市場擺攤。有了暗網,願意冒險的人就能夠用筆電開設販毒企業。

老牌經銷商仍然比新進賣家更有優勢。新供應商通常必須先降價求售,直到建立足夠的交易記錄之後,才能說服別人他們不會捲比特幣而逃。〔這種情況並非少見:網路供應商偶爾會「捲款詐騙」(exit scam),積攢數個訂單資金之後沒發貨便人間蒸發。有了長期記錄,客戶便能安心,知道賣家搞詐騙划不來。〕[5]同理,沒有購物記錄的新客戶通常得預先付款,等他們進行了一些交易之後才不用付訂金。話雖如此,線上交易系統的本質是開放的,老牌經銷商在實體世界享有的優勢幾乎不存在。暗網嚴重威脅到大型販毒組織,因為成千上萬的新賣家能夠從中分食客源,如同優步讓沒有商業執照的駕駛從計程車公司搶走客戶*9

*9臺灣的情況是,要成為計程車司機,除了要有汽車駕照,還必須考取職業小型汽車駕照並申請計程車執業登記證。然而,優步司機只要有汽車駕照便可上街攬客。

註釋
[2] Global Drug Survey, 2014, at http://www.globaldrugsurvey.com/facts-figures/the-global-drug-survey-2014-findings.
[3] Judith Aldridge and David Décary-Hétu, “Not an ‘eBay for Drugs’: The Cryptomarket ‘Silk Road’ as a Paradigm Shifting Criminal Innovatio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May 13, 2014, at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id=2436643.
[4] For an extreme version of this problem, consider the Honduran colonel trying to sell a piece of moon rock in Chapter 5. Finding a buyer was so difficult that he was forced to drop his asking price from $1 million to $10,000 and a refrigerated truck. There may well have been a buyer somewhere in the world who was willing to pay more% but how could he have identified that person?
[5] Sometimes the people carrying out successful “exit scams” even own up to it. A vendor called DataProV left the following message on his Evolution trading page in early 2015, shortly after pulling off an exit scam worth £34,900 ($52,000): “Huge apologies, Most of you it won’t effect. Some of you, it will. …Some for over £10,000! Peace out guys.”

※ 本文摘自《毒家企業》,原篇名為〈網路訂購古柯鹼:網路購物如何改進毒販的顧客服務〉,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