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魏晉美男的標準配備:膚白,體香,最好來點蝨子

文/抹什麼茶

我們在之前說到,魏晉時期有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就是男性超過女性成為當時社會審美的主要對象,對於男性容貌儀表的關注評品蔚然成風,甚至《世說新語》還專門為美男子們搞了個排行榜——〈容止篇〉,把當時上得了檯面的帥哥一網打盡,盡情討論魏晉的帥哥。

在中國的其他時代,談及一個男子,相貌倒是其次,關鍵是看他忠孝仁義否,換句話說就是心靈美更重要。但你生在魏晉,心靈美倒成了其次,要是生得一個好臉蛋,肯定是非常吃香的。

就連曹操這麼厲害的梟雄,面對匈奴使者也讓外表好看的崔季珪代替自己,由此也能看得出魏晉時期對於外貌是多麼重視了。

而且特別奇怪的是,魏晉時期的美男子跟其他時期的美男子又大有不同,其他時代稱讚男人長得帥通常說「天庭飽滿」、「地角方圓」、「豹眼圓睜」、「鼻若懸膽」、「目似朗星」,但是魏晉時期的大眾偶像都是「膚如凝脂」、「唇賽點朱」、「面似月下白玉,腰賽風中揚柳」、「體溢芬芳」,這聽起來就有些奇怪,好像跟大眾追捧的小鮮肉有點相似。

但是這種情況是因何而起的呢?有一種說法是那個時代戰火不斷,所以人們更加珍愛自己的生命,大家生活放蕩,急於享樂,並且放大自我的感官感受,盡情地追求物質享受與聲色之歡,沉迷於那種虛幻的快感,不予阻擾,不受控制。

於是,上自帝王,下至士大夫,一種男性服飾新潮流隨即形成。這種潮流始於東漢末年,《後漢書.李固傳》中有人說李固「大行在殯,路人掩涕,固獨胡粉飾貌,搔頭弄姿」。這不過是那人誣衊,但也看出這個時期對於男人化妝這事,其實接受程度還不高,還沒有形成氣候。

等到了魏晉的時候,這股風氣就開始在上層門閥士族中十分興盛,連皇帝也奇裝異服。《三國志.楊阜傳》中記載:「阜常見明帝著繡帽,阜問帝曰:『此於禮何法服也?』帝默然不答。」穿好看衣服,你不誇獎我還批評我,哼,明帝想想就很委屈呢!

正因如此,你要是想穿越回去當個魏晉美男,這化妝想來是一定要學的。你可以在坐上時光機前多上網搜幾個課程,沒準兒還能用現代高超的化妝術教那些名士做人呢!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人生有三重境界,要我說,魏晉美男的儀容也有三重境界,你不妨好好聽聽,對你的穿越之旅大有裨益。

第一重境界:膚白,體香,肌無力

做魏晉的美男,首先你要白,最好比女人還白,比玉還白。

魏晉形容美男的詞叫「玉人」,比如王導的皮膚就比玉還要白,手拿玉柄麈尾,手和玉渾然一體,分不清哪個是手哪個是玉,讓旁人好生羨慕。不知道這記載是否有誇張的成分,但從中可以看出「皮膚白」是大家都喜歡的,一白遮百醜嘛!

很多人天生不白,用洗面乳狂搓也沒用,洗牛奶浴也沒用,沒關係,也有補救的辦法,要麼趕緊吃五石散,瘋狂「散發」,皮膚慢慢就變白了。如果你覺得這樣吃對身體不好,或者你吃不起(大多數人還是因為吃不起),那就敷粉吧!

「粉朱」本為女性飾物,但在當時的男人也會去敷粉,比如曹子建,率先敷粉施朱。《魏志》注引《魏略》說:「植初得邯鄲淳甚喜,延入坐,不先與談。時天暑熱,植因呼常從取水,自澡訖,敷粉。遂科頭拍袒胡舞五椎鍛、跳丸擊劍,誦徘優小說數千言。」再比如我們之前介紹的那位吃熱湯餅越吃越白的何晏,他本就俊美嫩白了,卻依然「動靜粉白不去手」,隨身帶粉準備補妝,隨時隨地活出最美好的自己,天生膚黑的怎麼還好意思不打粉呢?

美男子除了白,更重要的是,還要很香!

比如大帥哥韓壽,和人家姑娘偷偷私會就算了,還拿別人家裡的香料給自己用,弄得自己香噴噴的。人家姑娘的父親一聞就不對了,咋和我家姑娘的香水一個味道呢?!後來私會的事情就被發現了,還好,人家直接把姑娘嫁給了韓壽,也算是有個好結局了。但你可別胡亂效仿,亂睡大家閨秀最後可能都不知道怎麼死的呢。

不僅韓壽要噴,皇帝出門也噴香水。《魏志.朱建平傳》記載了這麼一段:「帝將乘馬,馬惡衣香,驚齧文帝膝。」這是說魏文帝出門的時候把自己噴得太香了,把胯下的馬熏得暈頭轉向,轉頭咬了魏文帝的膝蓋。皇帝都噴香水了,你還有啥可說的,趕緊跟著噴唄!

魏文帝這個香味的程度在魏晉美男裡還不算過分,最過分的還要算荀彧。荀彧非常注重個人形象,最大的愛好就是熏香,經常在家裡沒事就點香薰陶。久而久之,衣服身上甚至整個人都帶上了香氣。據說有次他去作客,結果離開後整整三天,他坐的那塊地方都還留著淡淡幽香,簡直就是行走的空氣清新劑,讓人不得不服氣。

長得白,噴香水,最後再來點慵懶無力的感覺,哇,恭喜你,你已經達到了魏晉美男的第一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袒胸,散髮,穿木屐

我們看魏晉歷史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那些美男和名士,身穿寬鬆的衫子,衫領敞開,袒露胸懷,穿著木屐,好似仙人一般在外面走著,看起來舒服涼快又瀟灑,讓人羨慕得不得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裝是傳承漢朝的服裝,秉承了漢代追求繁華、奢麗的風格,魏晉的名士們多光身著寬大外衣,或者外衣內著一件類似今天吊帶衫的奇特內衣,並不穿中衣,再將尖角加長,敝屣旁邊加以垂飾飄帶。服裝看起來異常飄逸,這便是彼時辭賦中的「華褂飛髾」,用現在的話說,那可真的是潮爆啦!

縱觀中國的歷史,基本不提倡在公共場合穿著薄、透的衣服,更別說袒胸露乳了,這是因為儒家的道德觀念約束。然而在魏晉,名士們袒胸、散髮、赤足或者穿木屐,並且引以為潮流。

魯迅先生認為是他們吃了五石散,全身燥熱、皮膚乾燥的緣故,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對世事不滿和發洩,渴望回歸自然和本源。魏晉時代殘酷的政治鬥爭迫使他們以「放浪形骸」來擺脫統治者的網羅,於是佯狂而避世,以無視禮俗來曲折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以怪誕的言行來宣洩不願同流合汙的心情。

比如很有名氣的禰衡,曹操多次召見他,他都避而不見,曹操怒了,想寒磣他一下,讓他當了個鼓手。後來曹操開派對,酒過三巡,讓樂隊來奏樂,禰衡穿得破破爛爛,鶴立雞群,領班看到大聲指責他為什麼不穿衣服,禰衡一聽,三下五下把自己扒了個精光,大家瞬間被雷到外焦裡嫩。曹操罵他成何體統,他反問曹操屈才讓他當鼓手是成何體統,讓曹操一肚子的火也發不出來。

因此你想穿越回去當個美男,裸體估計是做不到了,五石散也儘量少吃,但是穿寬大的衣服,把頭髮散開,穿個木屐,可別說,還真有那麼點魏晉名士的模樣哩!

第三重境界:平淡,悠然,抓蝨子

第三重境界和前兩重境界有所不同,既不會過於矯飾,也不會放蕩,而是一種平和的心態。

這個層面的代表人物不用我說你們也知道,就是「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居士,因為對現實不滿,他毅然辭官,脫掉了冠冕,穿上了樸素甚至有些破舊的衣服。

他沒有何晏的矯飾,也沒有竹林七賢的放蕩,但是他似乎更自在,更像一個真正的隱士。

這個時期他的作品淡遠親切,他不在乎「禮服遂悠」,隱居田園便覺自在,「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聽起來就很舒服;活著穿什麼都無所謂,更何況死後呢?於是「裸葬何必惡,人當解意表」。

陶淵明看似不起眼的人生境界將魏晉風度上升到了另一個層面,大家發現,歸隱田園也許是最好的寄託。陶淵明的歸隱,恰恰是以非自覺的狀態,將魏晉風度提高到了一種人生境界的更高層次。

因此,想要直接成為最終境界的魏晉美男,那你要先準備好幾件破舊的衣服,還有幾句夠平淡灑脫的詩句,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你的心境;如果心境未到,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的好。

對了,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抓點蝨子放在身上,效果會更好。魏晉名士最潮的行為是什麼?就是「捫虱而談」。桓溫第一次北伐駐軍灞上的時候,穿著破舊衣服的王猛就來到營裡,一邊抓身上的蝨子一邊跟桓溫談天下。

什麼是談笑風生,這就叫談笑風生啊朋友們!

想要談笑風生,捫虱而談,關鍵在於自己有才華,能說得頭頭是道;要是你穿得破破爛爛如同世外高人,面對局勢卻說不出一二,那你抓耳撓腮的樣子可就不那麼雅觀了。所以朋友們,想要穿越回去當名士,最最重要的,還是要提升自身的文化水準啊。

※ 本文摘自《魏晉有美男》,原篇名為〈名士儀容——哼,身上沒蝨子也好意思當名士〉,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