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人不吃牛?有兩億人會對你搖搖頭
文/宮路秀作;譯/周芷羽
常常聽到「印度因為信仰印度教,所以不吃牛肉」這句話吧?
印度教屬於多神教之一,近世的教義將三神視為一體。所謂三神,就是指梵天(創造神,Brahman)、毗濕奴(維持神,Visnu)、濕婆神(破壞神,Siva)。
濕婆神的坐騎是一頭名為南迪(Nandin)的乳白色乳牛。因此,牛在印度被視為神聖的動物,不得做為食用之途。
印度人有一成多信仰伊斯蘭教
在印度,究竟有多少印度教徒呢?
印度境內的宗教信仰結構,如下所述。印度教百分之八十點五,伊斯蘭教百分之十三點四,基督教百分之二點三,錫克教(Sikhism)百分之一點九,佛教百分之〇點八,耆那教(Jainism)百分之〇點四。就算都是印度人,信仰習慣也有天壤之別,其中印度教徒占了八成。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穆斯林。
穆斯林的比重為百分之十三點四,意思是,在印度有一億七千五百六十七萬穆斯林。
印度境內的穆斯林人數之多,僅次於印尼,成為全球第二大穆斯林國家。穆斯林有「不能吃豬肉」的宗教禁忌,但並未禁止吃牛肉。因此在印度,一種名為「Nihali」的燉牛肉料理相當有名,源自於穆斯林統治的蒙兀兒帝國(Mughal)時期。
由於基督教徒也吃牛肉,因此在印度有兩億人是可以吃牛肉的。
兩億人的概念,就和巴西的人口總數差不多。由此可知,印度的牛肉市場規模應該相當龐大。
穆斯林將牛肉稱為「baragosht」。前述的 Nihali 或是 Pae(將牛腿連骨一起燉煮的料理)等,都是穆斯林的代表性料理。
當然,對於印度教而言,牛是神聖的動物,不只是不吃,更嚴禁宰殺。因此牛肉的生產,是由穆斯林帶起的。
印度的水牛數量全球第一
印度的牛隻飼養數量僅次於巴西,約一億八千九百萬頭。連帶的牛乳生產量之大,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奶油產量更是全球最大量。
在印度,主要是從水牛身上擠乳。印度水牛飼養頭數約一億零九百四十萬頭。數量是全球最多。水牛一旦無法再泌乳,就會遭到屠宰,當做穆斯林的肉類攝取來源食用。
由於飼養頭數多,印度的牛肉產量也位居全球第十一。此外,印度也是知名的牛皮革製品產地。
印度曾因「綠色革命」運動,研發出可多期收穫的品種,擴大稻米產量,達到自給自足的程度。一九七〇年代,印度成為稻米出口國,二〇一三年,印度取代長時間位居全球稻米最大產量的泰國,成為全球第一。
但是在那場綠色革命中,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挹注,也需要鄰近灌溉用水來源的河川附近的土地。
印度擴大飼養牛隻的原因
因此,多數農民開始繁殖不需要太耗費資金的牛。由於印度國內已建立起集中收購的系統,因此牛乳產量顯著成長,也改善印度人的營養攝取狀態。這在印度被稱為「白色革命」。
印度當地生產的牛肉雖會供應內需市場,但多數還是以出口為主。特別是最近,出口量快速增加,二〇一二年,印度竟成為全球最大的牛肉出口國(包含水牛在內)。每年出口量約一百六十八萬噸,遠遠超過巴西(一百三十九萬噸),澳洲(一百三十八萬噸)。
大家對於「印度人不吃牛肉」的印象,其實僅僅是一部分而已。
印度教徒一般是蔬食主義者,想當然爾不吃牛肉,也有不吃豬肉或雞肉的印度教徒。但是,部分印度人會吃雞肉。
近年,印度擴大雞肉的產量與推廣普及的做法,被稱為「粉紅革命」。據說是因為近年經濟成長,帶動所得水準提升所致。
在全世界都有連鎖分店的麥當勞,因應在地化的方式相當獨特。只有在印度市場才出現的「McAloo Tikki(加了馬鈴薯可樂餅的漢堡)」,或是「Chicken Maharaja Mac(有雞肉肉醬的漢堡)」這樣的菜單,是配合印度教禁忌而推出的特別餐點。

「在印度,不是只有印度教徒」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爆發一起穆斯林男性遭到集體暴力並殺害的事件。
在該事件發生之前,距離新德里約三十五公里處的 Dadori 村莊,曾發生小牛失蹤的事件。印度教徒認為這是穆斯林男子所為,不僅找到他家,還集體施暴。施暴者約有百人。
但實際上,小牛不見得就是那位穆斯林男子所偷, 他家冰箱裡有牛肉,這一點也不能就當是證據。
二〇一五年三月,印度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開始實施禁止關於牛隻的食用處置,也禁止擁有牛肉。向來溫和又穩定的印度教徒,因一部分過度激進的人們的愚行,很遺憾地發展成將宗教之間的糾紛搬上檯面的地步。
莫罕達斯.甘地(Mohandas Gandhi)曾說過,「印度,並不只是為了印度教徒而存在」。
因為這個事件,喚起我重新思考在一個國家中,要和這麼多「有不同價值觀」的人一起生活,有多困難。
※ 本文摘自《從地理看經濟的44堂公開課》,原篇名為〈牛肉出口量世界第一!支撐印度的「牛」力〉,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