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本未來處方箋,累積一生受用的素養
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洪敦明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預測未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創造未來。」
2019年適逢曠世奇才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逝世五百週年,達文西不論在繪畫、建築、數學、天文、物理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更充分運用了跨領域知識去解決當時許多未知的問題,這與近年來STEAM 教育、創客教育強調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五感學習的精神一致;是面對急遽變化的世界,所需培養的學習態度與能力、素養。
為此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與中國信託銀行、中信兄弟棒球隊跨界合作的「閱讀全壘打 夢想象前行」,將閱讀觸角從圖書館擴散至球場,也特別精選一百本好書,期待能成為兒童青少年讀者的「未來處方箋」,於全國圖書館聯展,並串聯博客來、讀冊生活、Readmoo讀墨、樂天Kobo、Udn讀書吧等各家網路書店同步舉辦「未來處方箋」主題書展,透過閱讀幫助讀者思考如何去面對與因應未來,透過一本本好書啟發孩子擁有不被時代淘汰的關鍵能力,讓他有足夠的基礎去面對連大人也都未知的未來世界。
在真實情境當中解決真實問題
創客教育的概念其實是在找回我們原來就有的生存能力,想要什麼可以自己打造出來,因為強烈解決一個問題,就會讓學習變得主動,讓「想」能轉為「做」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需要學什麼。正如兒童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所說「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例如《喬納斯與海》、《我做得到!小科學家艾達》、《露西實驗室》、《嘿,外星人你在聽嗎?》等書勇於探索、追求知識,以及培養提問、找尋答案的能力,走向勇敢逐夢的旅程。
掌握未來科技的基礎是邏輯思維
面對AI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讀者擁有多元媒體閱讀型態的選擇,更須體認閱讀與書寫,永遠是鍛鍊思考、溝通內涵、增進幸福感的必要基礎,而簡單而重複性多的工作大多將外包給機器,人類更多需要的是AI人工智慧協作的能力。例如《露比任務:培養孩子邏輯思考的程式尋寶記》、《我是小小程式設計師:自學Coding一玩就上手》、《程式特攻隊》、《不需要電腦的程式設計課》等書將幫助我們從簡單邏輯思維去掌握未來複雜的科技。
成為未來在等待的跨領域人才
過去,知識就是力量;現在,能迅速跨領域學習才是王道。藉由《Here We Are:歡迎來到這個美麗的星球》培養讀者世界公民的格局,打開看世界的新視野。從《知識化繁為簡的INFOGRAPHIC:30張圖讀懂科技》、《探險家學院:涅布拉的祕密》《科學,從好問題開始:BBC專家為你解答500個為什麼》等書發現自己不再害怕學新東西,可以找到更多發揮創造力的可能性。
從挫折中再啟動
只要專注投入一件事,多少會遭遇挫折,但透過《活了100 萬次的貓》,可以體會到如何用愛去面對每個人生關卡,克服困境。透過《我的小小世界》擁有屬於自己可以獨處與深度思考的秘密天地,從《小步小步走》找回重新開始的力量。也需要從《史上最勵志!改變世界的50位名人獎》、《勇往直前:50位傑出女科學家改變世界的故事》、《電學之父:法拉第的故事》等前人的經驗中幫助我們思索今天如何影響未來,用更高的高度鳥瞰自己的人生。
►►馬上去看【閱讀全壘打──未來處方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