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麼是投資、資產和資本?
我們談論健身房購買或開發、用於業務營運的東西時,就是在談資產與投資。經濟學家非常重視投資,因為投資產生一個經濟體的「資本存量」(capital stock),也就是勞工用來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的工具與設備;由此產生的商品和服務就是經濟產出。
但是,「投資」、「資產」和「資本」這些名詞可能令人混淆。例如「投資」:財經媒體往往將買賣證券的人稱為「投資人」,也經常緊張兮兮地診斷「投資人的情緒」。這些媒體可能將做長線投資的金融家如巴菲特稱為「投資家」,並將他做短線投資的對手稱為「投機客」。如果有人考慮念大學,則可能會有人告訴他:「教育是你所能做的最佳投資。」
「資產」和「資本」也有令人混淆的各種使用方式。例如在他紅得有道理的著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皮凱提將資本定義為「個人可以擁有的所有形式的財富」(Pikett, 2014)。馬克思主義作家則通常不但賦予「資本」一種會計定義,還視之為一整個剝削體系。「資產」也有多種不同的定義。許多公司視廠房和設備為它們的商業資產。對會計師來說,商業資產通常包括公司銀行帳戶裡的現金和顧客應付未付的帳款,而這種資產看來不是商業生產中使用的機器,反而是公司營業的結果。
因為這種一詞多義的問題,也因為我們將經常談到這些名詞,我們最好能確定投資、資本和資產在本書中的定義。我們將採用各國統計部門測量國家經濟表現所使用、國際通行的投資定義。這麼做有重要的好處:這是標準化的定義,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而且與我們常在新聞中看到的數據如GDP直接相關。根據「國家會計聖經」、聯合國的《國民經濟會計制度》,「投資就是生產者取得固定資產或動用資源(金錢、心力、原料),以改善固定資產。」[1]這句話意思稠密,我們來好好解釋一下。
首先是資產的定義。資產是預料將在一段時間內提供好處的經濟資源。[2]如果某家銀行購買了新伺服器或新辦公大樓,它預期將在一段時間內(肯定超過一年)獲得好處。如果它每季繳電費,則電費支出提供的好處只有三個月。因此,伺服器和辦公大樓是資產,但銀行使用的電力或支付的電費則不是。
然後是固定資產。所謂的固定資產是指耗費資源所生產出來的資產。一架飛機、一輛汽車或一項藥品專利,全都必須透過生產才會出現(總要有人努力,才能從無到有地創造出東西來)。由此我們可以區分固定資產與金融資產,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權是一種金融資產,而股權不是生產出來的(印製股票憑證不算是生產)。也就是說,經濟學家談論投資時,講的不是個人理財那種意義上的投資(例如買賣證券)。他們談的是固定資產,他們所講的不包括公司銀行帳戶裡的現金那種會計意義上的資產。
第三是動用資源這概念。投資的公司必須從其他地方取得資產,或是承擔一定的成本自己創造出資產,這項資產才算是投資。
最後要講「生產者」一詞。國民經濟帳目測量企業、政府和第三部門的生產,不考慮家庭的生產(例如在家裡洗衣服或煮食),因此也不考慮家庭的投資(例如購置洗衣機或爐檯)。這是國民經濟帳目計算經濟產出的方式,也是人們批評GDP統計的原因之一(因為它事關重大,也因為這種計算方式排除了向來由女性主導的一部分經濟活動)。或許有一天,國民經濟帳目中的「生產」將有較寬廣的定義;就我們討論的問題而言,我們相信本書闡述的變化並非僅限於所謂的生產者,也適用於家庭部門。
因此,本書討論「投資」時,我們不是講在股市中買賣證券或家庭支付大學學費,而是在講企業、政府或第三部門創造出固定資產(也就是非金融資產)的支出,也就是它們耗費資源創造出一種能長期提供生產服務(productive services)的資產。我們將這種長期提供生產服務的固定資產稱為「資本」。因為資本和勞動力均能提供這種生產服務,經濟學家將它們稱為「生產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3]
註釋
[1] SNA 2008, para 10.32.如果生產者也出售資產,則投資是新資產減去期間賣出的資產。在國民經濟帳目中,土地因為特定處理方式而有所改善以及非生產資產(non-produced assets)會衍生額外的複雜情況。與SNA相同的定義也出現在ESA 2010, para 3.124。
[2] SNA 2008, 617.
[3] 雖然馬克思不是第一個使用「資本主義」一詞的人,他可能是讓它普及的人。對馬克思來說,社會在資本(上述意義下的機器和基礎設施)私有的情況下組織生產,就是「資本主義」。在《資本論》中,「資本」除了指與上述意義下的資本有關的存量和流量外,還有其他用法,例如「營運資本」(working capital;準備用來支付工資的資金)和「不變資本」(constant capital;包含折舊)。有關這一切,可參見Blaug 1978。
※ 本文摘自《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原篇名為〈什麼是投資、資產和資本?〉,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