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假的共犯》:資訊戰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報導小說」。
文/塩田武士;全文翻譯授權自「講談社BOOK俱樂部」
我們正活在「資訊世紀」。
網際網路成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整個世界也如洪水般急劇地變化著。街上的店鋪化為螢幕中的畫面、現金變成數字、各行各業的娛樂都數位化──在逐漸失去生活質感的時代潮流中,大部分的人都彷彿握著兩面分別為「希望」與「不安」的硬幣,困惑而迷惘。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提倡的「創造性破壞」,意指資本主義本身可預期的新陳代謝,熊彼特記述:「(計算得失利益的)理論、態度、方式(中略)美或正義的概念、心中描繪的願景都將導致此一結果」。
現在被稱為傳統媒體的報紙、電視、雜誌是「沒效率之物」,又或者在網路上被嘲諷為「第四權」的象徵,影響力正日漸下降。而名為假新聞的病毒以社群網站為主戰場趁隙掘起、誘發犯罪,引起諸多混亂。新聞「正確、利他」的大前提、也就是「美與正義的概念」正在動搖、往「輕率、利己」的方向傾倒。
如同各行各業的藝術、娛樂,小說也是「映照時代的鏡子」。身為前新聞記者的小說家,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將這焦慮不安的心情寫成故事。最後我用連作短篇的形式,傳達「誤報」這個主題。
本作以全五章構成,每一章都有明確的主題。「誤報與虛報」、「誤報與時效」、「誤報與沉默」、「誤報與娛樂」、「誤報與權力」──每一章的開頭及結尾都安排了出乎意料的衝擊。因人心的惡意而冒出冷汗、因預期外的發展而心驚,在每個篇章絕妙的環環相扣下進入最終章……雖然書寫的主題非常嚴肅,但小說畢竟還是娛樂。我下筆時追求的是超乎以往的有趣。
短篇小說的成敗關鍵在於故事的節奏。每一章的標題都在致敬影響我短篇作品最深、對他懷著無上敬意的松本清張。希望可以讓大家從中感受到我的企圖。
既然已經是基礎、資訊的解讀能力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資訊爆炸的狀態下,不知道該相信什麼才好,希望本作的寫實性能為這樣宛如迷宮的現代社會帶來一些反思。
日本做為新聞大國、又是高齡化社會,雖然「紙本」消失的速度相較世界緩慢,但線上新聞學的全盛時期的腳步也確實正在接近。以記者俱樂部媒體為中心的「主流新聞」、和與之極端對比的「另類新聞」之間的區隔正在崩解,再加上能透過社群網站擴散的「自媒體」,可以預期新聞業界將面臨各種龍蛇混雜的狀態。我們正在等待「可信的網路新聞群」的出現,我真切感受到我們正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
我相信印刷字的深度,小說是藉由每一位讀者自行想像登場人物及風景才得以完成的。也就是說,小說可以說是由作家和讀者合力創作的作品。
身為現代作家,我希望自己可以是一個總是認真面對時代、被大眾所需要的寫手。為此,我也期許自己能持續思考「我為什麼要寫下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