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把砒霜留給自己──專訪Mr. Pizza
Photo Credit: 王志元

走下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把砒霜留給自己──專訪Mr. Pizza

文/犁客

「香港有個說法叫『廢青』啦,就是畢業後沒工作、成天沒事做,」Mr. Pizza說,「我那時大概就是這個狀態。」

Mr. Pizza從小喜歡閱讀,「我的成長過程比較孤獨,父母親長時間要出外工作,所以我待在祖母或姨媽的時間比較多,很多時候,他們會帶我去圖書館。」香港的圖書館分成人和兒童區,兒童區的館藏大多是給幼齡孩童的繪本,所以Mr. Pizza小學時進圖書館都直接走向成人區。「那時覺得有一套書很酷,灰灰的封面上有個男人,作者叫⋯⋯錢德勒?」那套書作者的確是瑞蒙.錢德勒,而且Mr. Pizza形容的版本,很明顯是台灣臉譜出版社製作的版本;但小學生讀錢德勒,聽起來太不可思議了。「當然都看不懂啦!」Mr. Pizza笑了,「所以那時真的有印象的,還是《福爾摩斯》和《亞森羅蘋》啊。」

七歲時Mr. Pizza寫了一篇描述深海烏賊從天而降、在陸地橫行、名叫〈大王烏賊〉的故事;從情節聽起來,不難猜想這個故事可能有不少特攝電影及動漫畫的影響,事實上,Mr. Pizza後來出版的作品的確也能讀出非常具有電影感的畫面。「我覺得如果我懂得畫的話,可能就不會寫小說了;」Mr. Pizza說,「就因我不識畫啊,所以沒法子用畫表達我想像中的畫面,但我可以用文字把它們敘述出來。」

從小愛讀愛寫,從學校畢業後還沒想過自己要選擇什麼職業,只是覺得想寫小說。香港網站「高登」有個名為「高登講故台」的討論區分版,專供網友張貼原創故事及相關討論,身為廢青的Mr. Pizza興沖沖地去註冊,開始發表作品。「一開始註冊用的帳號都用中文,像借用日本導演寺山修司的名字,但是把『司』改成『屍』之類,」Mr. Pizza笑著說,「然後不知道為什麼,貼文的時候常常當機,一當機我的貼文就全部消失。每次遇到這個情況,我就重新申請帳號再貼一次,重覆了很多次之後,有回我很隨便地用『Mr. Pizza』當ID註冊,結果就沒再當機了。」

Mr. Pizza因此成了Mr. Pizza,喜歡吃披薩的不是Mr. Pizza,而是當年系統裡潛伏的那個bug。「後來我才知道其實不用重新註冊,」Mr. Pizza說,「可以改名就好。」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高登講故台」開台初始沒有什麼亮眼的表現,但幾年後逐漸累積了一群努力的創作者,他們不但匯聚了相當數量的讀者,在討論區裡的文字創作也時常有跨界表現,改編成影視作品。有些時候,他們改編成影視的作品,名聲比作者本身還要響亮,例如由Mr. Pizza同名原著改編而成的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原來發表在網路上的作品被出版成書、又獲得改編電影的機會,Mr. Pizza自然相當開心;他唸過電影相關科系,自己寫了《紅Van》的第一個改編版本,只是這個版本並沒有被導演採用。

「導演拍的是從他的角度詮釋的《紅Van》。」回憶起這件事,Mr. Pizza的表情相當就事論事,「我覺得『編劇』是集合很多人創意的創作者,拍片是集體創作;拍片的時間很長、一起工作的單位很多,編劇得配合各種狀況做對應修改,既然是集體創作,很多時候感覺就沒有那麼free。其實我覺得,寫小說雖然是單獨作業,但反而沒有像編劇那麼孤獨。」

Mr. Pizza後來進了香港商業電台,還是當了編劇。「本來只是想找個工作,另外接一些自己想寫的案子,只是寫工作要用的東西佔去太多時間,所以自己的寫作就變得很慢。」Mr. Pizza說,「不過這個工作對文字很雕琢,我們可以用兩個月的時間反覆去修一句文案,所以也讓我學到不少東西。」

一面工作、一面創作,Mr. Pizza下一本出版作品,不再像《紅Van》那樣幾乎甫一結束網路連載就出版,而是有更多與編輯的討論、以及展現更嫻熟文字技法的短篇小說集。

2015年,香港版的《把砒霜留給自己》。

把砒霜留給自己

香港版《把砒霜留給自己》收錄了Mr. Pizza在不同載體上發表的短篇小說,隔了四年,台灣版《把砒霜留給自己》上市,移除了幾篇太有地緣色彩的作品,但另外加入了幾篇創作,總數變成二十篇。

那些全是宛如在日常生活隨意一瞥、卻發現另一處奇妙空間的故事,「能夠重新回來整理這些作品,其實蠻開心的,因為這兩年我都在做一個電影的案子,需要轉換情緒,而寫故事真的是件令人開心的事。」Mr. Pizza說,「我覺得寫故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己開心──這種話小時候可能不好意思說出口,但現在覺得這真是很誠實的講法。」

從幼時創作巨大烏賊破壞世界的年代開始,Mr. Pizza對自己創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娛樂性;綜觀《把砒霜留給自己》當中收錄的作品,可以明顯察覺Mr. Pizza對這個標準的堅持──這些故事都有出乎意外的轉折,有勾釣思索的設計,而就充滿奇想的表層情節來看,的確都相當具有娛樂性。

Mr. Pizza沒有料到的是,認為可以「娛人」而寫的小說,根柢其實是要能「自娛」;而在利用工作之餘寫作、在網路上發表的過程當中,他也發現,「可以透過故事找到興趣、價值觀一致的人,和大家一起進入不那麼沉悶的另一個世界,是寫故事最大的意義。」

關於香港,和許多細微故事:

  1. 不止聚焦案件,也反應時代大事、複雜人性,標誌香港在地風貌──陳浩基的《13.67》
  2. 進入漩渦繞得再暈,都有責任說出來──專訪《香港三年》作者、端傳媒總編張潔平
  3. 港仔說,在效率為先的香港,唯有鳳城酒家飲茶點心不妥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