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也青春】他的脈搏跳得讓甲板都跳動著 ——陳榮彬談梅爾維爾的《白鯨記》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一如許多人讀《唐吉訶德》、《小丑眼中的世界》,或者觀影《飛越杜鵑窩》,你會笑出來,又深深感受到哀傷,這是我認為,對好的文學或電影藝術最高的讚賞。

最近,我聽到文學愛好者友人談到讀新譯本《白鯨記》,正是這樣的評價。

如何體會到一種輕盈的荒謬感,又隱約受到沉重的力量威脅,在在考驗一位作家的功力,同時也展現譯者的真材實料,這一點,我在讀榮彬老師的新譯本,深深地感受到了。

這是具現代感,活潑的語言,能勾起內在的各種情緒,隨著譯文,毫無阻礙地迎向書中每個角色,尤其主人公的內心,追隨他的心思、渴望、企圖、行動,完成了一趟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

還記得很久以前讀《白鯨記》非常挫折,此時讀卻是一種非比尋常的享受,因此,聽榮彬老師親自談《白鯨記》,更是加深了閱讀的理解,只恨節目時間不多,讀得匆忙,問得很皮毛。

這部被毛姆譽為「世界十大小說」的巨著,之所以令人頓挫,是因為主述者伊什梅爾在135個章節中,光是真正登上捕鯨船前就花20個章節murmur,為什麼嚮往大海、為什麼想要捕鯨、遇見怎樣的捕鯨船員,接著又花了長篇累牘,以文獻學的龐大規模講述英語鯨魚的語源、關於鯨魚畫像的種種謬誤、場景、如何屠鯨、割魚油、輾製魚油、抹香鯨與露脊鯨的相較等等等等,一直要到最後最後的三章才是亞哈船長與不共戴天之仇敵白鯨莫比敵的殊死之戰。

當然,眾名家都視《白鯨記》為海洋文學的代表,但我亦深受另一說法的吸引——白鯨,乃人類內心驚滔駭浪中出現的怪物。

至於各位讀者個人體會為何?這是經典之所以為經典的魅力所在。日本人喜歡《白鯨記》,也有學者認為是亞瑟王傳說探險之旅的翻版,一種追求「聖杯」的旅程。

你覺得呢?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台大翻譯碩士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三度獲得「開卷翻譯類十大好書奬項」,陳榮彬教授領讀這部嘔心瀝血的全新翻譯經典——《白鯨記》。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