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一定有人能百分之百接納自己」只是個幻想

文/ 菅野仁;譯/李彥樺

我想再強調一次,「世界上的某個角落裡,一定存在著能完全接納我的人,而且總有一天會相遇」的這種想法,是徹頭徹尾的幻想。

要將「能完全接納自己的朋友」當成幻想,或許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冷靜與理智。但我相信,已經讀到這裡的讀者們應該能明白,這絕不代表對他人的不信任感。

倘若有一個人擁有與自己「百分之百吻合」的價值觀,那麼這很明顯不符合「他人」的定義,因為那個人如果不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分身」。當你認為某個人不管想法或感受都跟自己「完全相同」時,表示這種看法很可能只是你自己內心所製造的幻想,對方未必真的如此;意思是說:對方的人格可能跟你想像的截然不同,但你選擇視而不見。

既然沒有真正看清對方,在關係的建立上當然會遭遇瓶頸,在相處的過程中也難免會覺得「雖然待在一起,但覺得好孤單」。

因此我認為,大家應該拋棄對他人的過度期待,在建立信任的同時,也要明白「就算再怎麼親近,他人畢竟只是他人」的道理。

談到這裡,我想到了一個相關的問題。我覺得對「表現自我」抱著極大恐懼的年輕人,似乎有越來越多的傾向。

進入青春期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狀況。若要追根究柢,我認為理由在於年輕人一方面抱著「希望能表現出真正的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擔心他人無法完全理解自己」。而這種心態的產生,正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中將「天底下一定有人能完全理解自己」這種幻想當成了前提。

反過來說,只要抱著「他人畢竟是他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理解自己,所以也不必強求這一點」的想法,我相信心情必定會輕鬆不少。

有這種煩惱的年輕人,希望你們能試著轉換心態,別把「不可能有人百分之百理解自己」這件事當成絕望的終點,而能當成希望的起點。

最容易產生幻想的,就是戀愛

「一定有人能百分之百接納自己」這種幻想,最常發生在熱戀中的情侶身上。等到失戀了,才會了解到全然不是這麼一回事。往好處想,或許這也是成為大人的過程之一。

有些人會以「無條件接納」來形容「百分之百接納自己」的情況,並且在不知不覺中追求起「他人對自己」的無條件接納,這是因為人性自然如此。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許多女性心目中都有個「白馬王子」:夢想世界上有個完美王子,不僅願意接納自己的一切,而且不管再怎麼任性,王子都會笑著答應自己的要求。可惜的是,世界上並不存在所謂的白馬王子。不過,請各位千萬別因此放棄戀愛,只要帶著「白馬王子不存在」的覺悟,與喜歡的對象建立戀情就可以了。

猶如女性對白馬王子抱持憧憬般,許多男性則是對宛如母親般溫柔的女性形象抱著遐想。對許多男性而言,母親總是那麼溫柔、總是無條件接納自己,也總是把自己的事放在最優先;才想著「我要做○○」,母親就已經把需要的東西都準備好了。但如果對同齡的異性提出相同的要求,得到的回答卻很可能是一句「你有王子病喔?」「噁心」。有些人之所以沉迷於二次元的世界,或許正是在三次元世界裡受挫的緣故。

此外,動畫或遊戲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女性角色:長相稚氣,但胸部豐滿(即所謂的「童顏巨乳」),這印證了在某些男性心目中,理想女性除了必須具備稚嫩的外表(不具威脅性),還要帶有母性。可惜想在現實生活中找到這樣的女性,恐怕很不容易。

簡單來說,不管是好友還是情人,都不可能全盤接納自己;我們充其量只能找到願意付出心思理解自己的他人。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與他人相遇、認真地面對彼此,並與對方建立深厚的情誼,可說是在現實世界裡醞釀出「生命醍醐味」的不二條件。

※ 本文摘自《朋友這種幻想》,章節〈玻璃心的我與朋友幻想〉,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