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典也青春】歡騰的嘉年華會V.S.暗室的連續謀殺 ——臥斧談艾瑞克.拉森的《白城魔鬼》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1851年,英國為展現工業革命的成果,舉辦了倫敦世界博覽會。
1889年,法國急起直追,也舉辦了巴黎世博會,其最佳的國力展現就是艾菲爾鐵塔高聳入雲的景象,而在這次會場上美國的展場「如一盤散沙、不堪入目」。
1893年,美國得來了一雪前恥的機會,由芝加哥打敗紐約等大城市爭取到了舉辦權,同時,芝加哥當然力圖藉此良機,擺脫以屠宰業聞名,骯髒、毒霧和墮落的老舊印象。
擔任總設計師的伯南,必須率領他的工作隊伍在短短二十六個月內完成面積超過十個大安森林公園的地區內,兩百棟建築物的建造、景觀設計,與所有招攬遊客的活動設計。
當伯南團隊如火如荼地在預算編列、設計概念、實際工程等作業上排除各種阻力前進時,一道陰影也朝這座將在歷史上留名的博覽會區「白城」靠近了。
一個名叫賀姆斯的藥劑師,嗅到了錢味,聞到了即將在此發跡成功的某種氛圍,他潛進了城。
一開始,他充其量就是個以灌女人迷湯、耍弄男人貪財心理的詐欺犯,而後究竟在什麼情況下,一步步地翻轉為連續殺人狂?
也就是說,不管是萬千工人大興土木的當兒,或是世博會開幕後人潮湧動的時刻,賀姆斯在他祕密打造離世博會場咫尺之遙的城堡(旅館)內,一一誘殺了入住的女性遊客,其後,逃亡時又殺害了同夥的幼兒。
作者拉森根據史實而寫的這部紀實作品,蒐羅大量文獻資料寫成,讀來卻有如小說般充滿懸疑張力。
然而,本書真正吸引我的倒不是連續殺人魔的行徑,反而是伯南和他的團隊為成就一樁事業所付出的種種努力,這項偉大工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秉持著強大信念,經過無數折衝、不懈的說服,終有妥協卻毫不退讓、不打折扣,才創造出奇蹟的。
我的最後感想竟然是:
伯南是真正的熱愛芝加哥、熱愛建築工作、熱愛把世界變好的人。
這也算是「美麗的」誤讀吧。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收聽本集的「經典也青春」,小說家、Readmoo閱讀最前線總編輯臥斧談艾瑞克.拉森的《白城魔鬼》。
收聽本集節目:
▶︎▶︎▶︎免費訂閱經典也青春 Podcast。名家領讀,經典隨身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