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路,可以改變一整個國家
文/厄凌.卡格;譯/謝佩妏
現代社會鼓勵人坐愈久愈好。
肯定「坐著」的理由很多。掌權者希望人民多坐,對增加GDP有所貢獻。企業也希望人民多多消費,多多享樂。移動以時間短、效率高為佳。石器時代的成人一天需要四千卡的熱量,用在進食、製作工具和衣服,以及走路上。今日,富裕國家一般人一天直接或間接消耗在食物、衣服、溝通和交通上的熱量,共有二十二萬八千卡。消耗能量占去我們全天的精神,我們很難額外撥出時間多走幾步路。
只要我們坐下來,政府和社會要控制我們就顯得比較容易。歷史上有很多因為不肯乖乖坐在家裡,因而改變歷史走向的故事。
走路可以改變一整個國家。每次讀法國歷史,我總覺得他們的革命就是從人民上街頭抗議開始的。甘地和他的追隨者證明,雙腳可能遠比超級強權的武器更有效力。
一群人走在一起,就能掀起一場群眾運動。甘地帶領群眾走了二百四十哩的路,強迫英國放棄壟斷食鹽買賣,史稱「食鹽長征」。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二日的恐怖攻擊之後,在奧斯陸展開的「玫瑰遊行」總共聚集了二十萬人。為勞工、女性和弱勢團體爭取權利的示威遊行隊伍,是一條穿過歷史的紅線。
要是世界領袖被迫每天跟人民一起走路會如何?對位高權重的領導人來說,這件事可能沒那麼簡單。總是有高級黑頭車等著接送他們。身體上,掌權者把自己跟其他人的日常現實區隔開來。或者,以齊克果的話來說,「……盜賊和菁英有一個共同點:兩者都躲躲藏藏。」
跟大自然、街道和你統治的人民疏遠,是一件不民主的事。幸運的是,挪威的政治領袖都和選民走在一起,他們看得到我們,我們也看得到他們。他們去我們購物的地方購物,也跟那些把權力交到他們手中的人民一樣,去同樣的咖啡館喝咖啡。
藉由閱讀、開會、從車窗裡往外看、從摩天大樓上俯瞰,或許也能收集到很多資訊,但走在街上看人買菜、開店、滑手機、相愛、看書、交談和思考,一切都會不一樣。從遠處看,世界可能看來大同小異,但你腦中的地圖不再跟實際的地形吻合。
決策者跟被決策影響的人離得愈遠,這些決策對決策影響到的人就愈無關痛癢。
※ 本文摘自《就是走路》,原篇名為〈走路改變歷史〉,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