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嫌棄假掰、沒有偶包的大阪人,喜歡「吃軟不吃硬」

文/高瀬甚太;譯/胡毓華

大阪人不裝腔作勢,他們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比起這件事,他們更希望讓場面輕鬆愉快。所以,大阪人在講話時會刻意以自嘲的方式來逗對方笑。

「拍謝啦!明明是下雨天卻只有這裡是好天氣。」頂上稀疏的大叔邊指著光禿禿的頭頂,邊跟人家道歉,讓周遭的人都笑出來,氣氛也變得不那麼緊張了。連自己身體上的小缺陷都能當成玩笑話,如此坦率爽朗的個性,正是大阪人的魅力。大阪人的特徵是不刻意去遮掩自己的缺點,他們會毫不保留地展現自我,靠著真實的面貌一決勝負。 

大阪人很常將自己的失敗經驗當成笑話講給別人聽。每個聽到的人都會笑著說:「你傻喔。」不過,並不會有人將別人當成是笨蛋,反而會佩服對方,覺得:「他真的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呢!」 

毫無保留地展現自我,藉此消除隔閡,如此便會使彼此間的交際往來更密切,也會產生信任感。 

大阪人都是這樣子在做生意。所以,「裝模作樣」在大阪可是會被人嫌棄的。 

明明就不知道還硬要裝懂、明明就是個窮光蛋還要擺闊、明明就漠不關心還一副很擔心的樣子……把自己修飾成完美零缺點的話,就會讓別人覺得:「那個人不怎麼可靠。」 

大阪人最重視人際往來,不會去相信一個會掩蓋自己缺點的人。他們覺得:「不知道就不知道,又沒關係。」「沒有錢就沒有錢,又不會少塊肉。」拒絕「裝模作樣」。 

大阪人都覺得,表裡如一地活著才會更快樂! 

超喜歡厚片吐司!

大阪的吐司以切成四到五片的厚片吐司為主流,就連在咖啡店的早餐也是如此。如果店家端出了薄片吐司,那這間店可以說是一點都不了解大阪人的喜好。 

東京則與大阪相反,切成六到八片的薄片吐司才是主流。而大阪人對此感到難以置信。 

薄片吐司吃起來感覺不像有到吃東西,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薄片吐司吃起來就像是在吃點心,一點都不像是麵包,給人一種不划算的感覺。 

雖然也是因為有這樣的虧損觀念,但不管怎麼說,還是因為大阪人最喜歡鬆軟的食物! 

所以在選擇吐司的時候也是一樣,大阪人喜歡的不是比較硬的薄片吐司,他們更喜愛就算不覆烤也一樣好吃又Q彈的厚切軟麵包。 

不只是吐司,在大阪就連煎餅、醃漬物也一樣吃軟不吃硬! 

東京的人喜歡像草加煎餅一樣的硬煎餅,而大阪人則喜歡咬起來不費力的軟煎餅。醃漬物也是如此。東京的醃漬物以口感偏硬的新香漬物為主,而大阪的人則喜歡軟一點的古漬物。 

超喜歡軟食的大阪人也是很溫和柔軟的! 

〈吐司的冷知識〉 義大利的山形白吐司在明治時代傳入日本,此款吐司是專為外國人製作的,也是日本最早的吐司。吐司指的是將發酵後的麵團放入長方形的大烤模(箱型)烘焙而成的麵包。日本人開始在早餐食用吐司的契機則是神戶的米騷動。  吐司的名稱通常是「方型吐司」及「山型吐司」,北海道則將「方型吐司」稱為「方吐(角食)」。關西的吐司消費量遙遙領先其他地區,近畿地區二府四縣的吐司消費量皆在全國排行的前十名之內。  另外,歐洲的吐司多半僅以水及鹽巴製作而成,而日本的吐司在製作時通常都會加上牛奶、脫脂奶粉、奶油、乳瑪琳等油脂類。 

※ 本文摘自《大阪人大全:大阪人的生態觀察筆記》,原篇名為〈必備的嫁妝〉,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