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谷二十六歲才開始畫畫,是你最不可能料到成為知名畫家的人
文/史考特.楊;譯/林慈敏
若只看過他的故事、沒看過他的藝術作品,梵谷應該會是你最不可能料到能成為史上最知名畫家的人。
梵谷畫家生涯起步很晚,二十六歲才開始畫畫。藝術領域充滿早慧之人,知名大師一般都很早就嶄露天分。例如,畢卡索的立體派風格,來自他還是個孩子時就已能畫出很寫實的畫,讓他可以大膽宣稱自己「花四年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但要花一輩子才能畫得像個孩子」。達文西在十幾歲時就當了學徒畫家,有個故事提到,他在一名農夫的盾牌上,畫了一隻怪獸,沒想到那盾牌被轉售給米蘭公爵。達利也在十四歲生日前就辦了第一場展覽,已經展示出會令他成名的才華。相反的,梵谷被耽誤了,也不具備任何顯著能力,直到當藝術品交易商與傳教士都失敗之後,他才拾起畫筆。畫商兼梵谷家族友人提斯蒂格(H. G. Tersteeg)認為,梵谷對藝術的志向,是為了掩飾他的懶惰。「你起步得太晚了。」他斷言,「有件事我很確定,你不是藝術家……你的繪畫將會跟其他你開始做的事情一樣,毫無結果。」
然而,比起步晚更糟的是,梵谷就是不太擅長素描。他畫的草圖粗糙而幼稚。當他終於說服模特兒坐下來讓他畫肖像(考量到這名荷蘭人的個性是出了名的難搞,這任務可不簡單),他還得嘗試好多次,才有辦法畫出一張像是畫像的畫。在巴黎工作室學習的短暫期間,他還曾與後來後印象派主義運動的領導人物一起學習,像是羅特列克。然而,不同於羅特列克毫不費力地輕揮幾筆,就捕捉到一片美景,梵谷畫得十分辛苦。「我們認為他的畫工太笨拙了,」他的一個同學回憶道,「素描毫無出色之處。」最後,因為跟同學合不來、沒有才華,加上令人討厭的態度,他不到三個月就離開了那個工作室。
除了起步晚與缺乏明顯才華,梵谷的個性也讓事情變得更糟。幾乎所有進入他人生的人,最後都與他保持距離,因為他的狂熱與兄弟情義,幾乎都無可避免地演變成痛苦爭吵。在生命尾聲,他照例被送入精神病院,診斷出的疾病從「有全面性精神錯亂的急性躁症」到「癲癇症」都有。他提到這些疾病時說,他的情緒爆發或攻擊傾向,讓他與可能成為他朋友、導師的人變得疏離。因此,儘管曾嘗試接受正式教育,梵谷大多仍是自學,在他拒人於千里之外前還能與人維持友誼的時期,只短暫接受過傳統教育。
梵谷神祕且過早的死亡,也縮短了他這麼晚才開始的藝術生涯。三十七歲時,他死於胃部中槍。雖然人們懷疑他是自殺而亡,但他的傳記作者史蒂文.奈斐(Steven Naifeh)與格雷戈里.懷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認為比較可能是意外或謀殺;他甚至可能是被村裡某個常對他惡作劇、叫他「紅髮瘋子」的青少年射傷的。
儘管如此,梵谷還是成為史上最知名的畫家之一。〈星夜〉〈鳶尾花〉〈向日葵〉已成了代表作;在四個不同的場合,梵谷的作品都成為史上售價最昂貴畫作,包括他的〈嘉舍醫生肖像〉也以八千兩百萬美元售出。梵谷獨有的色彩螺旋、厚塗顏料畫法與強烈的輪廓,令許多人認為他的畫作是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品。
前後差異之大,該如何解釋?一個起步晚、沒有明顯才華又有許多不利條件的人,如何能成為世上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為了了解梵谷,我想開始介紹超速學習第九個、也是最後一個法則:勇於實驗。
梵谷是如何學習繪畫的?
想像你是梵谷:儘管有家族關係,你還是很悲慘地無法成為藝術品交易商,想當傳教士也失敗了,此刻你正要開啟繪畫的新職涯,雖然還很難把事物畫得精確。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梵谷對這份挑戰的回應,是他終其一生都在重複的模式。首先,他會找到學習資源、方法或風格,然後用不可思議的精力投入學習,朝那方向創作出就算沒有數百、也有數十幅的作品。在這段高強度的爆發期之後,他意識到自己仍有所不足,就會專心致力於另一個新的學習資源、方法或風格,並重新開始。雖然沒有證據證明梵谷想過這其中的關連性,但我確實在他的學習模式與科學家採用的成功模式之間,看見相似之處:假設、實驗、成果、重複。或許梵谷野心勃勃、充滿實驗精神地跨入繪畫領域之舉,讓他不經意地成為一名不只是熟練、而且還令人難忘的獨特畫家。
梵谷實驗的不只是材料與方法,還包括支撐他藝術的哲學。雖然他最知名的是強烈、鮮明的顏色,但那並非他最初的用意。原本他傾向給人柔和、偏灰色調的深刻感受,如在〈吃馬鈴薯的人〉這幅早期畫作中可見的。「幾乎沒有任何顏色不是灰色的。」他說,「在自然界中,除了那些色調或陰影,人們什麼都看不到。」他對此深信不疑,並依此作為他作品的基礎。不過,後來他轉換到徹底相反的風格:明亮、互補的顏色,經常是強加於一個場景,而非取自於自然。他對當代藝術運動的立場也變來變去,一開始他偏愛傳統繪畫勝於新印象派風格,後來又轉向前衛藝術,選擇大膽形式而非寫實風格。
關於梵谷在藝術上的實驗,有兩件重要的事值得一提。首先是他運用的方法、觀念與資源的多樣性。由於他在繪畫的許多層面都面臨掙扎,我相信那個多樣性對他最後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風格是很重要的,而那種風格要能利用他的優點、降低他顯著的弱點。雖然技藝精湛的天才或許能了解別人指導他們的第一種風格,並照著實做,其他人卻需要大量實驗,才能牢牢記住對的方法。第二件重要的事,則是他的高強度。跟至今我談論過的所有超速學習者一樣,梵谷堅持努力想成為一名畫家。儘管收到許多負面回饋與勸阻,他仍持續他對藝術的追尋,有時甚至每天就能畫出一張新畫。多樣性與高強度的積極探索這兩大因素,讓他得以克服早期阻礙,畫出一些從未有人畫過、最具代表性且精采的作品。
※ 本文摘自 《超速學習》,原篇名為〈法則9:勇於實驗──往舒適圈外探索〉,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