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上層階級的標誌來自名牌、奢華車房?不,是「無知感」

文/金英夏;譯/胡椒筒

我教學生寫作的時候,問過他們這樣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有效的讓讀者知道登場人物是富人,還是窮人呢?」很多學生給出了答案,其中最多人回答的是,藉由登場人物的穿著、房子和汽車來表達。如果是昂貴的衣服、大房子和德國產的汽車,那誰都會知道他是富人了。反之則是貧窮,穿著破爛的衣服,住在快要坍塌的房子裡,出門只利用大眾交通。

「但這些並不足以表達吧?也有開著高價車的騙子,或是故意住在破房子裡、反倒擁有很多現金的吝嗇鬼呢?」

「無知。」

坐在後面的一個同學小聲回答道。

「什麼?」

「無知,對於貧窮和富有的無知。」

Bingo!對於貧窮的無知方可凸顯富人的富有。比如,電視劇《祕密花園》裡的財團會長之子金祖沅(玄彬)一臉天真的問窮苦的特技替身演員吉蘿琳(河智苑):
「喂,吉蘿琳。你們窮人要是想買什麼,都要存很久的錢,還會揪著一顆心,是不是?」

金租沅駕駛的進口敞篷跑車、穿的高檔西裝和豪宅,都不足以顯示他的富有,倒是這種天真的無知把他塑造成了天生富豪。有傳聞稱,法國大革命時期,真正激怒民眾的是瑪麗.安東尼皇后的一句話:「沒有麵包,那可以吃蛋糕啊。」對於百姓困苦的無知,把她塑造成了一個脫離現實的奢侈女人。同樣的,若想真實地表達出窮人的窮苦,只要讓他道出自己對於富有這一概念,各種荒唐無稽的誤會和誇張的想法就可以了。

一九八〇年,全斗煥將軍就任總統那年,我十三歲,住在蠶室一區的老公寓裡。當時蠶室一區和二區的部分人家還在燒煤爐取暖。公寓是樓梯式的、兩戶人家門對門的結構,兩戶人家中間設有一個燒煤的灶口。我們住的房子有十三坪,兩間屋子、客廳和廚房是共用的,還有一個沒有浴缸的廁所。那時江南一帶正處在開發階段,漢江以南的學校供不應求得離譜,所以住在狎鷗亭洞和大峙洞的孩子,也被分配到我所就讀的蠶室一區的國中。就這樣,住在蠶室一區、二區等相對貧苦人家的孩子,與住在狎鷗亭洞漢陽公寓和大峙洞銀馬公寓的新興中產階級家的孩子,混在了一起。

我同桌的父親是前任國會議員,當時住在狎鷗亭洞。從開學第一天起,他就成了校方關注的焦點。他的臉蛋白皙,不僅成績好,性格也很好,就像富家子弟一樣又有禮貌又很溫柔。有一天,我們約好到位於學校前面的我家去玩。我至今還記得推開玄關門時,他看著門口擺放整齊的拖鞋,這樣說道:

「這麼小的家也需要拖鞋嗎?」

他的語氣沒有任何攻擊和諷刺意味,疑問只是出自單純的好奇心。正是這種天真浪漫,淋漓盡致的展現出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從未經歷過貧苦。

這裡要提到兩個富人。一個是在大衛.柯能堡導演的《夢遊大都會》中登場的人物艾瑞克(羅伯·派汀森)。艾瑞克在發現可以預測股票和外匯時價的數學模式後,利用這一優勢創造出巨大的財富。他坐在貫穿紐約市區的豪華轎車裡,不但在車裡檢查身體、與屬下開會,還在裡面進行心理諮商、聽講座和做愛。

另一個富人不是電影中的人物,而是現實中的——「無家可歸的億萬富翁」尼古拉斯·伯格魯恩(Nicolas Berggruen)。據說他的財產高達二十億美金,但我們很難切實感受到那個數字。來看一下他的財產目錄吧,伯格魯恩通過自己的投資公司伯格魯恩控股有限公司,直接或間接的擁有著漢堡王、法國日報《世界報》和德國卡爾施泰特百貨公司等等。不過比起這些,他的發言更能讓人切實的感受到他的富有。

身為猶太裔美術商的兒子,伯格魯恩聲稱自己兒時沉醉於馬克思主義。在回首往事時,他這樣說道:「我認為身為人類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尊重,雖然我們無法過上相同的生活,但至少賦予每個人的機會應該是平等的。我之所以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是因為我很幸運,遇到了富有的父母。但我覺得這並不公平,所以希望能有所改變」。(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日《中央日報》)這種天真的想法自然很快就幻滅了。「到了十代後半段,我忽然發覺不應該只侷限於理念,而是應當去學習如何運轉世界。從這層意義來看,交易的世界最能赤裸裸的為我們展現資本主義的真相,於是我決心把從交易上學來的經驗和知識,用來改變世界」。有了這樣的決心,伯格魯恩很快便擠進了世界首富的排行榜。

如果我們完全相信他所說的,那他的意思就是,自己從未得到過富有的父親的幫助,僅憑從朋友那裡借來的兩千美金「一步一個腳印」(賺到二十億美金)的走向了成功。

直到十代中半段還侷限於「理念」的伯格魯恩,進入十代後半段才了解到運轉世界的方式,之後「一步一個腳印」的成為了首富。跟著他又重新「扮演」起了貧窮。伯格魯恩賣掉了紐約和佛羅里達的宅邸,以及收藏的名畫和值錢的物品。二〇一三年,五十一歲的伯格魯恩所公開的所有物中僅有一部蘋果手機、三套西裝和一架私人飛機,以及一個紙袋能裝下的瑣碎物品。如此「貧窮」的億萬富翁(西方媒體給了他Homeless Billionaire的「光榮稱號」)成了「無家可歸」的人,隨後他過上了輾轉於全世界頂級酒店的生活。

與之相反,《夢遊大都會》中的億萬富翁艾瑞克不僅想要收藏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畫,還想買下位於德州休士頓市、用羅斯科的畫裝修牆壁的教會。他與「無所有的億萬富翁」伯格魯恩截然不同,是一個想要擁有一切的化身。

或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無法真實的感受到他的富有。比起真正的億萬富翁,艾瑞克更像是一個在扮演億萬富翁的演員。正如我們所見,伯格魯恩這個現實中的億萬富翁正在擺脫他所擁有的,他發現「無所有」才是最聰明的消費金錢、展示富有的方法。這種方法甚至讓人覺得很酷(人們稱伯格魯恩是花花公子絕非偶然)。

不用看那麼遠,就連韓國的富人也開始出售宅邸了。這些全租[1]貴族住在高價的房子裡,但卻不擁有它,很多人為了追求無所有甚至連車也沒有,因為只要跟租賃公司借就可以了。財閥家族不會選擇直接擁有公司,他們會持最少的股份巧妙地支配公司,然後免費的享受公司提供的各種財物與服務。

如今,富人連窮人最後的安慰都想貪心的去占有。這個世界對於某些人來講,眼前發生的事情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只能去接受;但對另一些人而言,這卻是可以輕鬆選擇的選項。世間的不平等正在以這樣的方式進化著。

註釋

[1]全租是韓國特有的租屋方式。房客只需付給房東房價的百分之五十至七十作為保證金,無需繳付月租。房東會用這筆保證金進行投資。租屋簽約期滿後,房客可拿回全額保證金。

※ 本文摘自《見》,原篇名為〈真正的富人無所有〉,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