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海道富良野的薰衣草花田,靠一張照片起死回生
文/李仁毅
每年夏季,都有上百萬人蜂擁至位於北海道中央的富良野,欣賞夢幻的薰衣草與彩色花田美景,好玩的是富良野(Furano)這個地名由來,據說與芬芳的花香剛好相反,而是來自愛奴語「臭臭的地方」(hura-nu-i),因為當地鄰近火山十勝岳,富良野川河水含有硫磺味之故。那麼,富良野廣大的薰衣草田又是怎麼來的呢?
富良野村在 1897 年才成立,1903 年時有位富田德馬從福井縣來到富良野,加入墾荒的行列。在津輕海峽的另一邊,出身新潟縣的曾田政治從 1915 年開始從事香料業,為了生產化妝品所需的薰衣草精油,他在 1937 年從法國馬賽的香料公司取得5公斤的法國薰衣草種子,並在全日本各地進行試種,之後於 1940 首次在北海道試種,並確認北海道的氣候很適合薰衣草的成長。二戰結束後,曾田政治在 1948 年委託富良野的上田美一種植薰衣草,這就是富良野薰衣草的開端。
1953 年夏天,富田德馬的 21 歲孫子富田忠雄首次見到上田美一的薰衣草田,就深深為平生首見的紫色之海所吸引,之後自 1958 年開始投入種植薰衣草的行列。在1970 年,全富良野約有 250 家農戶種植薰衣草,然而好景不常,1972 年日本開始自由貿易化,低價香料大舉進口,加上合成香料的出現,使得薰衣草精油價格迅速崩落,到了 1973 年時,整個富良野只剩下忠雄的富田農場還在種薰衣草。
就這樣一年苦撐過一年,到 1976 年時,忠雄心想,算了,這就是最後一年吧!沒想到富田農場的薰衣草美景照片登上這一年日本國鐵的月曆,讓日本各地許多遊客慕美景而來,富田農場因此重獲生機,之後逐步發展成為今日我們所見的樣貌。
有著起死回生神奇故事的,不只薰衣草花田。北海道的許多地名,都來自將原本的愛奴語轉成發音接近的日文,但在富田農莊北方約 47 公里的旭川地名,根據 1890年的資料是這樣來的:原本愛奴族稱此地為 Chuppe,Chup 是愛奴語的「太陽」,pe 是愛奴語的「河川」,官方就取其意而將此地命名為旭川。位於旭川的旭山動物園創建於 1967 年,在 1983 年曾達到全年遊客近 60 萬人的紀錄,但在設備逐漸老舊、展示沒有特色,再加上 1994 年園內多隻動物因病死亡的打擊下,來客人數驟減,1996 年度遊客人數僅剩 26 萬人,動物園逼近廢園的命運。
面對極端的困境,1995 年就任動物園長的小菅正夫與園內同仁發揮創意,從 1997 年起導入「行動展示」,讓遊客擁有全新的觀賞體驗,並開始逐年建設新的園區設施,之後旭山動物園快速地恢復人氣,不但大幅超越往年遊客人數,更在 2007 年以 305 萬人的來客數,直追東京上野動物園的 350 萬人而成為日本第二。旭山動物園最有名的,就是冬季超人氣秀:企鵝散步,這項活動始於 2002 年,但最初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要招攬遊客,而是要幫冬天運動不足的企鵝減肥。
※ 本文摘自《原來如此!日本名勝景點趣聞物語》,原篇名為〈富良野與旭川
Furano & Asahikawa〉,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