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人生的那些故事——專訪七月店長曾文誠
Photo Credit: 曾文誠提供

棒球人生的那些故事——專訪七月店長曾文誠

文/愛麗絲

「覺得他們打棒球從來沒贏過,那又怎麼樣呢?」曾文誠喜歡《花生漫畫》(Peanuts)裡的角色,收藏一整櫃的史努比(Snoopy)馬克杯、手機桌布是蹭著小毯子的奈勒斯(Linus),最喜歡的角色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曾文誠笑著說,「我覺得他就像是個憨厚的代表吧,就算被捉弄也沒關係,和我個性挺像的。」1970年代,台灣少棒紅遍世界時,漫畫裡的查理布朗曾對史努比說出對自己的期許,「希望有一天能和台灣的少棒隊打一場球!」──曾文誠和查理布朗最像的,或許是這種對棒球的熱情,一談起來,就在眼底和心裡閃閃發光。

與棒球重疊的人生

「我們這一代,和棒球都有很深的連結,」曾文誠幾乎和棒球一起長大,但沒想過人生和職業棒球會產生關聯,中華職棒草創時期,《職棒雜誌》一則徵人廣告改變了他的人生走向,「那時候我二十九歲,其實賭注滿大的,失敗的話我已經是中年男子了,」曾文誠憑著對棒球的熱愛,辭去原本穩定的工作,通過考試、投入棒球界擔任記者與球評;那時的工作比較不像媒體,而是協助官方宣傳的單位。「我們的採訪寫作都是很正面的,已經跳脫採訪者和受訪者,像是朋友關係,」

「那時候我們預估大概一千五百到二千人進場看球的話,就不會賠本,」為了場面好看,職棒開賽初期還會發放免費票給學生進場,而後熱度卻超乎預期。「賽前路上會有發財車廣播『棒球要來囉!棒球要來囉!』而且一定要講台語,」沒有大手筆的電視廣告,最接地氣的宣傳,讓中華職棒成為時代的共有記憶。

從職棒草創期開始,曾文誠就累積了與球員間的情感,多年下來,像是時代記憶的載體。「也不是覺得要幫台灣做什麼多偉大的貢獻,只是看到幾個棒球界的前輩就這樣突然走了,發現如果我不留,就什麼都沒有了。」目睹幾次人生無常後,曾文誠決定把聽聞到的故事化作文字,記錄那些曾與棒球重疊的靈魂。

「有些故事我聽到會覺得感動,有『畫面感』,」在新書《野球.人生》裡,寫了有從一張蓋球場的徵人啟事開始,年年從台中開長途車前往花蓮,幫忙整理球場、關懷孩子、到成為球員經紀人的張育綸;寫了一位替台南市永福國小生餵球的老紳士,他是FOX體育台主播侯以理的爺爺侯書宗,而當年的孩子,長大後成了國家隊總教練⋯⋯結合長期聽聞及採訪的口述歷史,加上資料佐證,曾文誠寫下「那些不靠棒球養家活口,卻因為棒球改變人生」的故事。

「我終於做對一件事了。」

棒球改變人生,而人生起伏可能只在一念之間。

2012年,統一獅隊總教練呂文生捲入簽賭案,媒體聳動標題、檢調起訴,呂文生等同被逐出台灣棒球界,只得遠走蘇州。曾文誠與呂文生認識三十餘年,去年選擇在中立媒體《報導者》刊載文章《誰殺了呂文生?》替這位相識多年的老友略作平反,「如果有人生清單的話,這篇文章就是我清單上一定要完成的。」

「我知道我來寫可能還是有一點江湖地位在的,」曾文誠坦言,刊出文章前已做好最壞打算,「也是有可能被網路霸凌的,」但在道義上,仍認為自己必須做點什麼。「台灣的職棒是像部隊一樣,從小學三、四年級就像命運共同體綁在一起,一路到高中,教練、同儕就是最信任的資訊來源,」這樣的友情讓呂文生判斷失準,加上當時追逐收視率、點閱率的媒體屢次穿鑿附會的報導,「他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為受害者,」曾文誠談起整件事情,仍替老友感慨。

曾文誠曾前往中國廈門探訪呂文生,「他還是一樣拿個鏟子在那邊整理場地,」在當地中學教棒球的他,是當地教師口中改變他們許多的「呂教練」,「他會在學校裡撿菸頭,告訴其他老師不要在學生面前抽菸,不好看。」儘管是這些枝微末節,呂文生仍從未改變。「他們夫妻交友不慎是事實,但我知道他這個人,從以前我們認識、我發表這篇文章、到我去蘇州看他,他一直都沒有變。」文章刊出,曾文誠像稍稍放下心中的大石,「這麼多年,出了這麼多事情,我一直沒有幫誰說話。我有寫日記的習慣,那天我在日記寫下:『我終於做對一件事了。』」

「被棒球耽誤的龍舟選手」

寫日記是曾文誠當兵時,為了排解苦悶養成的習慣,也是他規律生活中的一環。「我都十一點睡覺,早上六、七點起床,」長年養成的規律生活與運動習慣,讓前幾年《環島浪漫:曾文誠800公里的人生完賽》的徒步環島成為可能。「就是養成習慣,每天訂目標要走到哪裡,每走五公里就要休息,」曾文誠沿途燃起許多中年男子的鬥志,深刻體驗台灣美麗之處,「你會發現台灣人可愛的地方。走了就知道台灣多美好,你不走一遍,看政論節目都覺得台灣是不是要亡了。」

徒步環島後,曾文誠習慣每年替自己訂定目標。

參加過平壤馬拉松等數場全馬、鐵人三項、一日單車來回北高、環島,近期目標是十一月的台東超級鐵人三項226K。「挑戰過這麼多事告訴我的是,我以為不可能的事都做到了!」艷陽午後,曾文誠還要和一群朋友練習划龍舟,「原本志在參加,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發現我們速度還不錯欸,」曾文誠笑說自己是「被棒球耽誤的龍舟選手」,而他廣泛的興趣不僅止於此。隨身帶著iPad手繪生活、和太太一起學滑板、之後想嘗試攀岩,明年更想買台中古露營車來體驗,「我對什麼事情都充滿好奇啦!」

「閱讀不要刻意,要發自內心」

閱讀字裡行間不同的視角,也是讓曾文誠滿足好奇心的興趣之一。

從小去租書店讀古龍武俠小說、去圖書館讀《亞森羅蘋》,現在手邊的mooInk Plus電子書閱讀器則是零碎時間的閱讀良伴。「我覺得閱讀不要刻意,要發自內心。以前讀中文系想要假裝有氣質,讀一些哲理的書,哇,都看不懂,」曾文誠喜歡的作家,也帶著平易近人的氣質。接地氣的阿盛,一脈相承著台灣鄉土文學;向田邦子的散文,就像在和讀者聊天。閱讀取向也反映在曾文誠的寫作習慣,「我不知道讀者的年齡層、教育層,所以我希望是九歲到九十歲都可以讀 ,我盡量不用太華麗的文字,」有讀者說,讀曾文誠的環島書就像經歷一場公路旅行,「因為我就是在跟你分享啊!」

曾文誠的閱讀器休眠畫面上,他最愛的史努比說著:「Sorry!I’m booked!」現年近六十歲的「曾公」,生活依然飽脹且充實,規律挑戰著毫不設限的各種可能,隨時準備好投出精彩開球。

👀去看「曾公」店長選書!

延伸閱讀:

  1. 他們是臺灣最早旅日的棒球選手,也是第一批站上甲子園球場的臺灣人。
  2. 台灣棒球百年鬥魂!棒球傷透台灣人的心,為何仍對它念念不忘?《台灣棒球100年》作者謝仕淵 X 《KANO》魏德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