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你不喜歡自己容易分心,可以多利用你的「惰性」
文/彼得.霍林斯;譯/呂孟娟
說到自律的時候,我們經常覺得娛樂也可以成為朋友。假如意志力是有限的,我們會認為休息片刻、喘口氣,以及在欲望和娛樂中解放自己,是較好的方式。
巴巴.希夫(Baba Shiv)是史丹福大學商學研究所的行銷學教授,他做了一個研究,來說明娛樂如何影響我們。希夫藉由要求一群參與者記住一組電話號碼的方式來分散其注意力,接著,要求所有研究參與者從巧克力蛋糕或水果當中選一樣。結果,那些試著記住電話號碼的人選擇巧克力蛋糕的比例,比那些沒有記住電話號碼的人多出百分之五十。這個結論告訴我們,「專注力」是遵守規範很關鍵的部分。
假如你常常被分散注意力,甚至會在沒有給自己機會去運用意志力之前,就屈服於誘惑。意志力還沒在身上發生作用,你就先選擇了最沒有阻力的路,而不是最佳的企圖心。娛樂這件事,會不知不覺侵蝕掉自律能力。此過程會偷偷進行,因此我們甚至不會知道自己的規範逐漸在消逝當中,直到發現後,一切都太晚,而所有的努力都已白費。
超市內的結帳通道,就是一種利用轉移心思和被削弱意志力的最好例子。你在逛賣場的時候,都能夠做出很好的判斷;不過,你就是無法逃離最後擺在結帳櫃檯上的那些糖果、巧克力和零食所散發出的誘惑。這通常都是守紀律最困難的時候,因為你就要離開賣場,得趕快做出決定,而這些食物價格便宜,且馬上就能結帳購買。
知道了這些知識,你該做什麼呢?假如你在很凌亂的地方工作,就先打掃乾淨吧!一張乾淨的書桌,能創造出一顆清晰的頭腦;而一顆清晰的頭腦,就能讓人遵守紀律。康乃爾大學的研究中,提出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證據來支持「眼不見為淨」的概念,同時可用來增強紀律,其運用的範圍遠超過於書桌之外。
想要避免被誘惑,那就遠離它
這個研究的參與者都會拿到一罐放滿好時巧克力(Hershey’s)的罐子,罐子有透明和不透明的,也有放在書桌上或六呎(約三十公分)遠的地方。結果,平均來說,透明罐子放在書桌上的參與者每天吃七點七顆巧克力,而不透明罐子的參與者則是吃四點六顆;透明罐子放在六尺遠的參與者吃五點六顆,不透明罐子的參與者則是三點一顆。
令人驚訝的是,感覺上當罐子放在六呎遠時,他們會吃掉更多巧克力,但研究項目一致指出,其實相反的結果才是真的。這種偏差是個關鍵的訊息,因為它提供一個簡單的準則來增進紀律──那就是可以利用「惰性」,清理那些在工作地點出現且會讓你分心的物品。或許不會完全忘記那些干擾的東西,但是當你需要對誘惑的事物花費越多努力時,就越不可能去做。而且,「惰性」消除了最容易產生反效果的「紀律失誤」──那就是我們甚至沒有發覺自己正在做一些無意識的事。
假如那個零食罐很容易就拿得到且看得到,你的手也就會更容易伸進去,根本無須加以思考。而這些都是你為了守紀律而設計環境時,會想要避免發生的狀況。如果你將零食罐放在遙遠的櫃子裡,雖然並非一次消除全部誘因,但就會讓你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受到誘惑。那差別就很大了。
最終,你會想要為自己創造一個環境,那裡沒有會讓人分心的東西和明顯的誘惑。你能夠讓「遵守紀律」這件事變得無比簡單,僅僅只要消除會讓你無意識和很容易就破壞紀律的東西就好,而那些東西都是因為一個沒有獲得改善的環境所造成。這個方法能夠運用在你的書桌、工作區、辦公室,以及所有從你書桌能看到的東西,甚至是電腦桌面。盡可能將那些分心的東西清除乾淨,你就會通通忘了。即使你不想遵守紀律,或感到無聊時,也沒有其他選擇,只能繼續埋頭工作。
※ 本文摘自《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原篇名為〈增加「享樂難度」,強化自律能力〉,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