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偵探社】一個從不同角度理解台灣的機會,一個跟著內行人看歷史的機會
文/犁客
成年之後,就業選擇常常就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樣態,以及有哪些人會與他接觸、以什麼方式接觸。有些職業,例如當醫生當老師當明星當總裁,比較可能出現在從小到大的想像清單當中,有些職業,就沒那麼「直覺」。
例如職業運動賽事的「球評」。
這種職業沒有已經成形的養成系統,所以想成為「球評」有很大一部分得要自己對職業賽事很有興趣,在沒什麼指引的情況下自己摸索、查找、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標準及系統、並且與時俱進地更新資訊。
事實上,這個過程與「閱讀」很像。
當然,現在絕大多數人都在教育體系裡經歷過識字知意等等閱讀養成系統,但這個系統教授的主要是閱讀的技能,要擁有自己的閱讀標準及系統,知道自己要選擇什麼閱讀標的、為了什麼目的(或不為什麼目的)閱讀,得自己下點功夫才行。
也因如此,我們很難因為一個人在學校主修什麼、從什麼科系畢業,就判斷他能不能當球評、適不適合當球評、夠不夠格成為一個好球評;我們也很難因為一個人在學校主修什麼、從什麼科系畢業,就對他的閱讀狀況做出任何判斷。
這些東西得開始談才知道。而且一開口就會是硬道理。
就算是個不常看職業球賽轉播的人,看個幾段不同球評的播報,好與壞就分得出來,有的球評只會發出感嘆,有的球評隨口就講出選手的相關數據與賽事的遠近歷史,有的球評連講話的風格及用字都會顯得與眾不同。
例如被尊稱為「曾公」的曾文誠。
曾文誠的球評生涯與中華職棒的歷史等長,球迷生涯更久更遠。中華職棒創建之前沒人看好、結果一開賽成為國內盛事,之後遇上簽賭事件,有時沉寂,有時再起,今年更意外地成為世界體壇的焦點──事實上,聽曾文誠的講述,會發現每段「職棒史」,都與當時台灣的狀況有關,它的興起反應了社會民情,它的組成見證了企業榮衰,連它的黑歷史,牽涉的都不只是球員、教練以及簽賭角頭,還包括台灣的社經結構、升學主義、體育選手被「利用」的狀況及法規的種種問題。
而且,曾文誠也一直是個認真的讀者。從他的店長選書就看得出來。
Readmoo讀墨電子書預計舉辦的「閱讀偵探社」系列活動,曾文誠是登場打擊的第一棒;前15位報名者,就能獲得中信兄弟職棒球隊提供的平日場次內野票兌換卷(一組2張,活動結束後另行寄送),mooInk會員另有優惠。
這是一個從不同角度理解台灣某段時代的機會,這是一個跟著內行人走一遍歷史的機會。
這也是和一個嗜讀者以及一群嗜讀者交流共度的機會。
►►馬上報名【閱讀偵探社】!
棒球的故事不只是棒球:
- 棒球人生的那些故事——專訪七月店長曾文誠
- 他們是臺灣最早旅日的棒球選手,也是第一批站上甲子園球場的臺灣人。
- 台灣棒球百年鬥魂!棒球傷透台灣人的心,為何仍對它念念不忘?《台灣棒球100年》作者謝仕淵 X 《KANO》魏德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