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知道你難受,也不能說「沒關係」,只能輕聲說「我原諒你」
文/洪美鈴
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難免跌跌撞撞。一般來說,如果是自撞受傷,父母盡力照顧孩子時,會因為無法替代孩子的苦而心疼。另一種狀況,則是孩子傷到別人,我們在誠懇善後之際,心也懸在空中,一方面是愧疚,一方面是恐懼,擔憂是否對他人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傷害。
再如果有一天,傷人與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呢?
這天夜晚,男孩們又在玩追來打去的遊戲,老二追老三追到了床上,也許是他推了弟弟一把,背對床沿的老三「咚」地一聲,摔到床下。大人們全進到房間來查看,發現老三摸著自己的後腦勺在哇哇哭泣,沒一會兒就把晚餐全吐出來了!
在我們忙著幫孩子冰敷、收拾之際,老二努力想哄老三笑,又是鬼臉、又是擁抱,最後還咚咚咚地跑去廚房拿鹽巴,在老三面前邊撒邊喊:「下雪了!下雪了!」
這個方法或許能哄得老三幾分鐘的安靜,卻讓我們除了憂心老三的傷勢之外,更是對老二製造的問題感到心焦煩躁。那一刻,我們已無法細思老二行為背後的意義,只惱怒他推了弟弟,於是一陣怒斥後,也讓他罰站許久。
闖禍的那個滿心驚怕
半夜,老三醒來喊頭痛,又是一陣狂吐。茲事體大,趕緊帶去急診,做了腦部檢查,初步診斷是腦震盪,折騰到四點多才暫時先回家觀察。
也許是回家時驚動到了老二,或是他也沒怎麼睡,他走到我們房間,看我抱著老三,也走過來靠在我身邊,輕聲地說:
「媽媽,對不起,我不是故意害弟弟跌倒的。」
唉!只顧著擔心老三,都沒有想到老二的心情。看他愧疚的表情,想想,他應該也嚇到了吧。本想脫口說「沒關係」,但心裡又是一陣掙扎,因為有些錯誤,似乎不是真的「沒關係」。
話到嘴邊,仍硬生生忍住。
「來,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一定也很難過。我相信弟弟的頭會好起來的,他也還是很喜歡哥哥。但你知道嗎?就算你說對不起,我也不能跟你說這樣推人沒關係,因為它真的很嚴重。你要記得今天的事,以後千萬不要再這樣推別人,知道嗎?」
老二哭了,點頭說:「知道。」
他主動去摸弟弟的頭,我的眼眶也跟著濕潤。
「媽媽覺得你來說對不起很好,放心,我不生氣,原諒你了。去睡一下,晚一點要起床上學了。」
他乖乖回床上睡覺,沒再多說什麼。
孩子,有些錯誤造成了傷害,媽媽即使知道你難受,也不能說「沒關係」,只能輕聲對你說:「我原諒你。」
用孩子的眼光來理解孩子
每個小孩多少都需要一點「天公仔子」的好運吧!當孩子免不了「落漆」的時候,我們大人只能盡力守護,然後認真地彌補,把傷害降到最低,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
情緒敏感但處事較為自我的老二,總會說「希望這個家只有我自己一個小孩」,卻出生在我們這樣多個孩子的家庭,於是他或故意、或不小心地,常有許多挑戰爸媽底線的狀況。儘管大多時候,都由做父母的來承接、安慰,但這似乎不足以將他對身為「獨生子」的嚮往,扭轉至多注意擁有手足的美好。
只能盡力了,然後期許這孩子能真正體會到手足帶來的溫暖。
父母可以為他們做的,就是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孩子,引導他們自己與手足進行連結吧!
如果我可以帶著老二去體會弟弟、妹妹看他的眼光,也許就是最好的連結。就像老二漫天撒鹽(是在驅邪嗎?),是大人在忙亂時無法忍受的行為,但老三卻在對醫師描述受傷經過時,說:「哥哥推我,讓我掉下床,後來為了要讓我笑,還玩鹽巴,就被罰站了……」
這樣的描述讓原來懷疑他被爸媽家暴的醫師一整個釋然,還偷笑了。
弟弟清明地理解哥哥的心,看見了哥哥的善意啊!
我願陪著壯大你們心裡的善
大多時候,生活推著我們前進,工作、經濟、家庭、關係……我們很忙碌,幾乎可說是毫無餘裕。面對這樣的生活,我只有一個原則:沒事就容著自己應付著過,甚至有時可以不假思索,橫衝直撞地過。
但如果遇事、遇糾結了,記得一定要緩,甚至要停,為心爭取一點時空。透過停留,才能看到自己的心,也看到孩子的心。
除了擔心受傷的孩子,也要在事件中,看見另一個心裡也在驚怕的小孩。在把事件對兩個當事人的傷害減到最低之外,也期望可以對孩子的未來提供滋養,以及對價值觀的引導力量。
畢竟,即使是多事、多糾紛的孩子,做錯了事也會有罪惡感,看到別人難過也會想照顧對方,這些是一個孩子心裡會有的基本善性與和人連結的能力,或許微弱,但可以透過一次次被看見、被支持而長大。
如果可以,我想守護並壯大這份善性――除了照顧老三的傷,也肯定老三對哥哥單純的愛;不只安頓老二的心,也引導老二看見弟弟對他的信任。
如果他們在這樣的事件中得以修復與牽手,那麼我相信,他們未來的手足情誼也會更加堅固。
小孩劇場:高規格道歉
「對不起……對不起啦!」妹妹說。
被她撞到的老三一直哭。
「你可以原諒我嗎?」妹妹問。
老三哭著搖搖頭。
「拜託啦!我知道會痛,痛也還是可以原諒人啊!」妹妹繼續說。
也沒錯,但……嗯,連我的腦袋都沒跟上。
老三愣了一下,還是搖頭。
「你現在還是想一起玩吧?」妹妹再問。
事主沒那麼痛了吧,只剩愣住。
「再給我一次機會嘛!」妹妹說。
這次老三含淚點點頭。
前後幾句話,不到三分鐘,我第一次看到這麼流暢自然的道歉和好過程,絲毫沒有阻滯。孩子的道歉,怎麼可以如此即時、真誠、同理,再加上循循善誘?百煉鋼就是這樣化為繞指柔的吧!
天啊!誰受得了她的道歉?
※ 本文摘自《還是喜歡當媽媽》,原篇名為〈無法說「沒關係」,但我原諒你〉,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