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十幾年來養成的早餐儀式裡,我慢慢學會享受安靜

文/瞿欣怡

很年輕的時候,我的情緒狀況不太好,常常憂鬱、焦慮,無以名狀地悲傷,無法把自己安頓好。當時,胡因夢聽了我哭哭啼啼的描述後說:「你需要一個生活儀式,不管是吃飯、靜坐、瑜伽,什麼都好,在生活中找件事情儀式化地做,人才能穩定下來。」

雖然我聽不懂什麼是把生活小事儀式化,也不確定那些混亂是否會因此停止,但我還想照著做,畢竟沒有人喜歡生活一團亂。我試過瑜伽、靜坐、抄經書,後來發現,儀式不能刻意,得從生活中本來就在做的事情裡找,才能長久。

一陣慌亂尋找後,我發現對我而言,最能夠規律的儀式是「早餐」。我通常是家裡最早起的人,梳洗後還沒醒透,就晃到廚房做早餐。週間喜歡簡單的早餐,奶油先拿出來退冰,冷凍庫的麵包灑點水進烤箱,等麵包時就煮咖啡。濾杯濾紙放好,熱水沖過,倒掉,然後再細細慢慢地繞圈,沖好一杯手沖咖啡。混沌的心神,隨著沖咖啡的熱水香氣,慢慢地醒了。

吃早餐,也是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刻。伴侶還睡著,也沒有任何公事訊息,我一個人慢慢吃。住花蓮時,在院子的小欒樹下吃早餐,欒樹是從小種子種下的,還比人還矮,葉子招搖可愛;回台北後,就在小陽台吃,雖然是市中心,窗外卻正好有兩棵大樹,起風時,還是能看樹搖晃。咖啡杯、餐盤都用了十來年,奶油也是日常喜歡的艾許奶油,世界彷彿被按下暫停鍵,時光停在這裡了,不慌不忙,不吵不鬧。

唯一改變的是小狗。以前沒有養狗,就翻翻書,看看樹;現在有了小狗,得分她幾口沾了奶油的麵包,得騰出手來摸摸她。以為時光停了,低頭卻看見小狗長大了,自己老了胖了。

在十幾年來養成的早餐儀式裡,我慢慢學會享受安靜,年輕的毛躁也許是被儀式安撫,也許是被歲月,總算是好過一些了。焦躁時,邊喝咖啡邊安慰自己:「不怕不怕,什麼鳥事沒經歷過?還不是在這裡好好地吃早餐嗎?」憂鬱時,就放任自己在傷心裡泡一下,不急,至少還有一杯咖啡的時間可以低落啊。

過日子就像打仗,少不了兵荒馬亂,甚至偶有傷亡。那就是人生啊,混亂是常態。幸好我還保有一頓安靜的早餐時光,誰也奪不走。

※ 本文摘自《吃飽睡飽,人生不怕》,原篇名為〈安靜的早餐時光〉,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