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高敏人而言,察覺對方心情如同看見桌上杯子一樣自然
文/武田友紀;譯/呂盈璇
「公司只要有人心情不好,我就會忍不住在意。」
說這句話的是在製造商負責製作產品目錄的B。她的上司工作能力雖強,但性格陰晴不定反覆無常,據說連早上進公司時的一句「早安」都可能造成他的不快。他指正其他部門的失誤時口氣滿是不耐,敲鍵盤發出的聲音也有點粗暴。
「老闆看起來很煩躁時我都超擔心的。想跟他說話時還要先拿捏好開口的時機點,或儘量不發出聲響避免刺激到他,雖然我沒有直接被颱風尾掃過,但……」為了不想被主管的情緒影響,B總是一個勁兒地將專注力集中在電腦螢幕,這種做法實在很耗費心力。
只要某人發脾氣,即使對方不是在生自己的氣,卻很容易被對方的聲音語調影響,如坐針氈。聽到同事被厲聲警告,連自己也覺得痛苦。畢竟只要處在相同空間,同事被唸的聲音很自然就會傳進自己耳朵,不少高敏人都這麼跟我說。
高敏人意識到對方情緒是很自然的
如果你有「察覺他人狀況與情緒,且因此受到他人左右」的煩惱,就一起來看看這個章節吧。
對高敏人而言「察覺某人心情很差」與「看見桌上有個杯子」一樣自然。要他們「根本不必在意!」等同「杯子明明進入視線範圍了,卻被要求裝作沒看到」,很明顯看得到的東西卻要他們「不必看也沒關係」,他們不明白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對杯子的存在視若無睹」。
擺在高敏人眼前的事實是:「拜託,我也不想在意好嗎!但即使我不想看,它還是進到我的視線裡;即使我不想聽,聲音也會流進我的耳朵啊!」
如同很難讓眼前的杯子從視線中消失一樣,不察覺某人的情緒——不是假裝沒有察覺,而是從頭開始完全不去察覺,這對高敏人而言簡直難如登天。
另一方面,鈍感人未曾擁有能察覺細節的神經系統,因為不具備察覺的能力,所以根本沒發現,即使察覺到了也約莫是「嗯……有差嗎?」就過去了的程度。
說出「別那麼在意不就得了?」的人其實沒有惡意,他們單純是本身不具備察覺能力,無法理解高敏人的感受罷了。高敏人該學會的不是訓練自己「不察覺」,而是懂得「如何處理自己察覺到的狀況」(具體處理方式留待第三章、第四章再探討)。
為何高敏人總是以他人為優先?
「總是忍不住優先考慮對方,永遠把自己的事情擺在最後。」
這也是察覺到對方的狀況跟情緒後最容易發生的狀況。跟朋友碰面,看到朋友似乎有話想說,於是不自覺成為一位傾聽者,整場聚會下來,自己幾乎沒有機會說上話。
搭電車時,覺得身體不太舒服坐在位子上,但看到需要幫忙的人上車,隨即就把自己的位子讓出去。同事看起來好像很忙於是伸出援手,但幫著幫著不知怎的最累的工作到最後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我實在碰過太多「永遠將他人的需求優先於己」的高敏人。為什麼有這種狀況呢?原因其實跟我們前面談的內容完全相同。
因為高敏人可根據對方微小的肢體動作、用字遣詞上的細微差別、說話語調等捕捉訊息,感知對方可能的期待。由於對方的每一個期待諸如「請聽我說話」、「我好想坐下」分開來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這讓高敏人覺得「只是這樣的話應該還好」,於是忍不住想幫對方一個接一個地實現願望。
問題是,高敏人的感受程度比鈍感人多太多了。正因為感受得多,讓步的次數也多,於是乎自己的優先順序便頻頻往後推。
高敏人若要活得好、有活力,最重要的是仔細聆聽內心「我想這樣做」的聲音,必須優先考慮自己,積極到幾乎懷疑「這樣任性真的好嗎?」的程度。
※ 本文摘自《高敏人的職場放鬆課》,原篇名為〈總為了他人的情緒心煩意亂〉,立即前往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