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unsplash

帶著黑客DNA「駭」入政府工作,唐鳳要讓人民許願成真

文/丘美珍、鄭仲嵐

八歲就自學電腦程式的唐鳳,從少年時代就景仰黑客文化。一般人認為,黑客是破壞電腦系統安全的違規者,但在黑客世界中,雖然有「黑帽駭客(black hat,也被稱為cracker)」這樣的無賴和罪犯,但「公民黑客(civic hacker)」卻有著更為豐富的涵義。

一九六○年代,當黑客這個字出現時,用的是英文的 hacker 這個字。當時麻省理工學院(MIT)已經是鑽研科技的重鎮,在創新之地必有未解之謎,對付難解的問題,就很像伐木工用斧頭慢慢地、一斧一斧地,把一棵大樹砍下來,這種舉動叫做 hacking,而做這件事情的人就叫做 hacker。

在一九八○年代以後,發起自由軟體運動的理查.史托曼(Richard Matthew Stallman)進一步補充:「黑客行為包含三個特點:好玩(playfulness)、聰慧(cleverness)、探索精神(exploration)。出於興趣解決某個難題,這就是黑客。」

後來,愈來愈多關於黑客的論述,使得黑客嚮往的世界觀逐漸形成了共識:「這個世界應該捨棄威權和商業架構,把電腦和網路視為人權,讓人們得以免費使用、自由分享,以促成實體世界的改善和進步。」

這樣崇高的理念,在現實世界難免受到挑戰。尤其有些自稱黑客的人,因為私利惡意侵入破壞電腦系統,被媒體披露後,黑客的形象轉而成為「具有高超電腦能力的罪犯」,悖離了原本的初衷。

在黑客的世界裡,有自己的倫理。那種利用侵入電腦和網路來盜刷信用卡,或侵入別人銀行帳戶的人,就是罪犯,而非黑客。

從少年時代就認同公民黑客理念的唐鳳,覺得黑客應該要成為讓社會進步的動力。

所以,長期關注公民社會議題,而且帶著黑客 DNA「駭」入政府工作的唐鳳不只一次提到,創業有成、已經在三十四歲宣布退休的她成為公僕,不是因為使命感,而是為了「興趣」。出於興趣來解決問題,正是黑客精神的核心。

她進入政府工作之後,所做的第一個創新,就是「打造一個讓人民許願成真的地方」。

開放政府:線上報稅的改革

二○二○年五月的報稅季節,大部分的報稅人都發現,網路報稅變得又快又簡單,用手機申報也可以在五到十分鐘完成。改善的關鍵,是因為三年前的一則 JOIN 平台留言。

二○一七年五月一日,三十八歲的卓致遠中午在外用餐。此時是報稅季節,邊吃邊滑手機的他,看到一群朋友在網路上哀號「網路報稅好難」。

身為一位工業設計師和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專家,曾經參與設計台北市公車站牌的候車時間提醒系統(用 LED 螢幕顯示車子還有幾分鐘到站),他覺得一定是設計環節出了問題。不久前,他剛好聽到一場唐鳳的演講,她說歡迎大家到JOIN 平台留言,讓政府的服務可以做得更好。

在吃飯的空檔,他決定試試。他的提案名稱很隨興,就叫做「報稅軟體難用到爆炸」,結果引來一串罵聲不斷的留言:「如此重要的軟體,竟然年復一年如此難用!」「我用 Mac 從來沒有報稅成功過!」「每年就這個時間要被國家勒索一次,為什麼不能有更好的報稅軟體呢?」

民怨沸騰,後來連電視媒體都開始報導。「二天後,這些罵得最兇的人,被邀請到財政部去,一起找出報稅軟體究竟出了哪些問題。」唐鳳回憶這段財政部與酸民「不打不相識」的奇緣。

這麼複雜的問題,當然不可能一次會議就解決。後來,在唐鳳參與的後續協作會議上,提案人卓致遠也成為參與的專家之一。回顧這段過程,卓致遠說:「這是我除了當酸民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這次的提案,並沒有經過五千人連署,但是因為很重要且緊急,仍然成為協作會議的主題。

這種由官方及民眾參與的協作會議,為什麼有效呢?

「有時候,吵得最兇的朋友,真的是比政府專業。如果能把他們的意見融入,政府就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唐鳳非常理解「高手在民間」的事實。

在協作會議中,主持人常常導入「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手法,集思廣益,把各方利益關係人看到的事實和心理的感受集中、聚焦,以此為基礎進行討論。

「我們對別人不信任,常常是因為不了解別人看待事情的角度。」唐鳳說。以前這類型的會議,可能該來討論的人沒有來,所以只有單方的意見;或者該來的都來了,但是大家只表達情緒,沒有針對事實做確認。

「協作會議的好處是,邀集各方不同角度的人來參加,經過討論,通常可以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某種價值,最後找出對大家都有好處的多元解法。」唐鳳認為,因為每一場協作會議全程直播,會議後也有完整逐字稿放在公開的網站上,透過這樣透明公開的溝通,不但能增加人民與政府的互信,也能增加不同團體間的信任。

在協作會議中擔任過主持人的張芳睿,曾任英國內閣辦公室政策實驗室的服務設計師(並非設計物品,而是設計可提供的服務)。平常親切待人的她,一旦在會議上立刻嚴肅認真,並積極地領導大家討論。

在會議中,她有時引導大家用心智圖整理意見,有時發下幾張黃色便利貼,請大家寫好意見後,她進行分類彙整,貼到會場的大白板上。現場也會搭配提問軟體(例如 Slido)整合問題,並且用投票軟體(例如 Polis)歸納與會者意見。「我們今天討論產生的這一些會議紀錄、概念發展作業單,還有會議的影片和逐字稿,都會變成是政策履歷的一部分。」

在 YouTube 公開的頻道中,留存了這次討論報稅軟體的協作會議,全程達四小時五十一分鐘。有位網友看完影片羨慕地說:「好想參加一次喔!感覺過程超級有趣的!」

經過數次的協作會議(確認問題)及工作坊(解決問題),綜合稅務人員、使用者介面專家與一般民眾的意見,財政部後來開發的順序是以第一年 Mac 版、第二年網頁版(Mac+Windows 通用)、第三年(二○二○年)手機認證來進行。

費時三年,新版的報稅軟體終於完成。如今的介面清爽簡單,用手機、電腦或各作業系統都順暢。

※ 本文摘自《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立即前往試讀►►►